百词典

《二月一日郡圃寻春二首》

时间: 2025-04-22 04:48:19

诗句

中和节里半春天,一拂清寒半点暄。

憔悴不胜梅欲落,娇饶无对杏初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4:48:19

原文展示

二月一日郡圃寻春二首
作者:杨万里

中和节里半春天,一拂清寒半点暄。
憔悴不胜梅欲落,娇饶无对杏初繁。

白话文翻译

在中和节这天,已经是初春的一半,微风拂面,带来了一丝温暖的气息。梅花已经显得有些憔悴,似乎快要凋落,而杏花则刚刚开始繁茂娇嫩,充满生机。

注释

字词注释:

  • 中和节:指农历二月初一,是春季的节日。
  • :拂动,轻轻吹拂。
  • 清寒:指清新而寒冷的气息。
  • 憔悴:形容植物衰弱的状态。
  • 娇饶:形容花朵娇嫩繁茂。

典故解析:

  • 梅与杏:梅花常象征坚韧和早春,而杏花则象征生机与繁荣。诗中梅花的衰败与杏花的生长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春天的轮回与生命的更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春夏秋冬的变化。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二月初,正值春天的开始,作者在郡圃中寻春,观察到梅花的衰败与杏花的初绽,表达了对春天变化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花卉的变化。首句“中和节里半春天”点明了时节,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诗人以“拂”字传达出微风轻拂的温暖,带来春天的气息,形成了一种温暖与寒冷交织的氛围。

梅花的“憔悴”与“欲落”传达了春天的无情,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时光的流逝。而杏花的“娇饶”则展现了新生的活力,代表着希望与未来。通过对比,诗人展现了春天的交替与生命的更新,体现了自然界的无常与美丽。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和节里半春天:指的是二月初,春天已过了一半,暗示春天的到来。
  • 一拂清寒半点暄:微风拂过,带来了一丝温暖,说明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
  • 憔悴不胜梅欲落:梅花因寒冷而显得憔悴,似乎快要凋落,表现出春天的无情。
  • 娇饶无对杏初繁:杏花初开,娇嫩而繁茂,展现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梅花与杏花的对比,突出了季节变化带来的生命轮回。
  • 拟人:梅花的“憔悴”与杏花的“娇饶”赋予了花朵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出生命的更替与希望的再生,传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早春,反映生命的脆弱。
  • 杏花:象征生机与繁荣,代表新的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中和节”是哪一天? A. 农历正月初一
    B. 农历二月初一
    C. 农历三月初一

  2. 诗中梅花的状态是什么? A. 茂盛
    B. 憔悴
    C. 初绽

  3. 杏花在诗中表现为: A. 凋零
    B. 繁茂
    C. 衰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二月一日郡圃寻春二首》与孟浩然的《春晓》,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杨万里更强调生与死的交替,而孟浩然则更注重春天的宁静与悠然。两首诗通过不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寓馆晚兴 东斋杂书 书适 夜闻浣花江声甚壮 南堂杂兴 壬辰十月十三日自阆中还兴元游三泉龙门十一 山游暮归 金牛道中遇寒食 戏作野兴 兰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撞的成语 酌古准今 足字旁的字 遗精 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管窥蠡测 太空人 包含杵的成语 不晓世务 五亲六眷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浩汗无涯 厄字旁的字 人均 又字旁的字 砸锅卖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