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5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55:54
宿潭石步
作者:杨万里 〔宋代〕
三更无月天正黑,
电光一掣随霹雳。
雨穿天心落蓬脊,
急风横吹斜更直。
疏篷穿漏湿床席,
波声打枕一纸隔。
梦中惊起眠不得,
揽衣危坐三叹息。
行路艰难非不历,
平生不曾似今夕。
天公吓客恶作剧,
不相关白出不测。
收风拾雨猝无策,
如何乞得东方白。
垂头缩脚正偪仄,
忽然头上复一滴。
在深夜三更,月亮缺失,天色一片漆黑,
闪电划过,伴随雷声轰鸣。
雨水穿透天空,落在蓬草上,
狂风横扫而来,吹得斜着又直。
稀疏的篷布漏水,湿透了床席,
波涛声拍打着枕头,隔着一纸。
在梦中惊醒,无法再入睡,
披衣坐起,叹息三声。
行路艰难并非没有经历,
毕生从未像今晚这般艰辛。
天公拿客人开玩笑,
与我无关的白天竟如此突如其来。
收风捉雨,毫无办法,
如何才能求得东方的白光?
低头缩脚正感到狭窄,
忽然头顶上又滴落一滴雨水。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阜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出生于江西。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性情洒脱,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这首诗写于诗人夜宿潭边时,经历了狂风暴雨的折磨。诗中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灾害下的无奈与恐惧,反映出他对生活的不易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宿潭石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作,诗人在深夜遭遇狂风暴雨,面临极端的自然环境。这首诗的开头用“三更无月天正黑”设定了一个极为阴暗的背景,紧接着“电光一掣随霹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闪电与雷声的交替,展现出一种紧张而又惊险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因雨水漏入而感到的湿冷,波声的回响则加重了这种孤寂与无助的感觉。诗人在梦中惊醒,无法再入睡,表达了他对这一夜的不安与无奈。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威力,更借此反映出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行路艰难非不历,平生不曾似今夕”,这句在字面上讲述了旅行的艰难,实际上则是对人生艰辛的深刻反思。最后,诗人在无望中渴望光明,象征着对希望的追求及生活的重新开始。
诗歌通过描绘一场狂风暴雨的夜晚,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希望的渴望。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与对未来的期待。
“三更无月”中的“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诗中“天公吓客恶作剧”中的“天公”指的是?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艰辛?
以上内容为对《宿潭石步》的全面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