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长亭怨慢》

时间: 2025-05-02 12:36:53

诗句

认春到、风畴兰苑。

渐长芹芽,小塘水漫。

远畏难归,近嗟涂熟,怎消遣?

又来双燕,初记得、前庭院。

剩有那年泥,可再补、荒梁巢栈?

怕见,算商量几许,只是浪言无断。

何如振去,把小柳、徘徊细剪?

剪得尽、雨线千条,剪不尽、相思两点。

便柳眼新张,仍是那人曾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6:53

原文展示

长亭怨慢
作者:卢青山

认春到风畴兰苑。渐长芹芽,小塘水漫。
远畏难归,近嗟涂熟,怎消遣?
又来双燕,初记得前庭院。
剩有那年泥,可再补荒梁巢栈?
怕见,算商量几许,只是浪言无断。
何如振去,把小柳徘徊细剪?
剪得尽雨线千条,剪不尽相思两点。
便柳眼新张,仍是那人曾挽。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在兰苑的风中悄然到来,芹芽渐渐长大,小塘的水也漫了起来。
远方回家的路令人感到艰难,近处的烦恼又令人叹息,日子该如何打发呢?
双燕又飞回来了,我还记得它们在前院的身影。
那年留下的泥土,是否还能修补荒废的梁和巢栈?
可惜要见面时,总是空谈几句,无所指望。
不如把小柳剪去,在细雨中徘徊?
剪得尽千条雨丝,却剪不断两点相思。
柳眼虽然新张,依旧是那人曾经挽留的影子。

注释

  • 认春:感知春天的到来。
  • 风畴:指春风中草木的生长环境。
  • 小塘水漫:小塘的水流淌漫溢,象征生机。
  • 双燕:指春天归来的燕子,象征思念与重逢。

典故解析

  • 双燕:燕子在古诗词中常象征春天和团聚。
  • 前庭院:描绘了久别重逢的地方,强调了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生于20世纪中叶,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春季,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过去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卷,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人间的情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双燕归来的场景,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对过往情感的寄托。诗中的“剪得尽雨线千条,剪不尽相思两点”将思念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无奈而深刻的情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流露中,夹杂着对生活的沉思,展现出一种古典而又现代的美感,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春天的到来,充满生机。
    • 第二联表达了对归乡的不安与思念。
    • 第三联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 第四联则是对未来的渴望和无奈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远畏难归,近嗟涂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思念比作剪不断的雨线,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感知与对爱的思念,表达了人们在自然变迁中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双燕:象征重逢与思念,传递了温暖的情感。
  • 小柳:代表了柔情与细腻的思绪,寓意着对爱的剪裁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天”在文中象征什么?

    • A. 新的开始
    • B. 失落的感情
    • C. 季节的更替
  2. “剪得尽雨线千条,剪不尽相思两点”中“雨线”指的是什么?

    • A. 雨水
    • B. 思念
    • C. 柳枝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与爱情的思念,但更为女性细腻。
  • 《水调歌头》:则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人生与理想,展现不同的情感厚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大全》
  • 《当代诗词选集》
  •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柑子园 曾宏甫分饷洞庭柑 喜得洞霄 题摘蔬亭 送吕仓部治先守齐安 适越留别朱新仲 闻李泰发参政得旨自便将归以诗迓之 题方氏清芬阁用范文正公韵 题临川宰徐伯章心远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母字旁的字 印累绶若 黰黑 不敢苟同 毋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篡党夺权 舟字旁的字 放心解体 痂皮 鱼头参政 一窝风 列保 财竭力尽 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