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1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16:11
南朝
曹松 〔唐代〕
三篱盖驰道,风烈一无取。
时见牧牛童,嗔牛吃禾黍。
在三篱的遮蔽下,驰道上风声烈烈,什么都无法得到。
偶尔看到牧牛的童子,正在生气地看着牛儿吃禾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牧牛童”这一形象在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单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活在南朝时期,诗风恬淡,常以田园景色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南朝》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的“三篱盖驰道”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的乡村景象,三道篱笆的存在不仅保护了田地,也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风烈一无取”则突显了外界的动荡与无情,风的猛烈似乎在暗示着生活中的艰辛与困扰。
诗中“时见牧牛童,嗔牛吃禾黍”的描写,将视角转向一个牧牛的小童,他因牛儿吃了禾黍而表现出的嗔怒,生动地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质朴。牛儿的行为不仅是对田地的破坏,也象征着生活中的无奈与烦恼。尽管外界环境严酷,但这位小童却通过简单的生活琐事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亲近与依赖。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外界的风烈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家园的眷恋,也有对生活困境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的田园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同时也折射出生活中的烦恼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牧牛童”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乡村的宁静
B. 生活的烦恼
C. 自然的美好
D. 田园的贫困
“风烈一无取”中的“风烈”是指什么?
A. 生活的乐趣
B. 外界的压力
C. 内心的平静
D. 自然的和谐
诗中“禾黍”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丰收
B. 生活的贫瘠
C. 自然的灾害
D. 田园的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