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寺引泉》

时间: 2025-05-02 15:00:40

诗句

劈碎琅玕意有馀,细泉高引入香厨。

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银河漏泄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0:40

原文展示

山寺引泉
作者: 曹松 〔唐代〕

劈碎琅玕意有馀,
细泉高引入香厨。
山僧未肯言根本,
莫是银河漏泄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僧人对泉水的感慨。泉水如同琅玕般清澈透明,涓涓流入香厨;而山僧却不想谈论泉水的来历,似乎是因为这里的泉水如同银河一般,从天上洒落而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琅玕:指美玉,形容泉水晶莹剔透。
  • 细泉:细小而清澈的泉水。
  • 香厨:指寺庙中的香炉或供奉的地方。
  • 根本:指泉水的来源或本质。
  • 银河:指天上的河流,象征水源的神秘与悠远。

典故解析:
“银河”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形容神秘而美丽的事物,表示天上的河流,常常与水、梦幻等意象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山水、幽静为题材,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及其对人心的影响。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山寺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高峰期,诗人们常常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哲理。


诗歌鉴赏

《山寺引泉》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的诗。诗中描绘的泉水清澈如琅玕,流入香厨,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的前两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山中泉水的美丽,仿佛在渲染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到了后两句,诗人转而思考泉水的来源,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探讨。山僧不愿意谈论泉水的根本,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拒绝。最后一句“莫是银河漏泄无”,则是以银河的壮丽来比喻泉水的来历,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清晰,读来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流,心灵也随之得到了净化。诗人通过山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劈碎琅玕意有馀:泉水清澈如琅玕,形容其美丽与透明。
  2. 细泉高引入香厨:细小的泉水流向香炉,象征着灵性的升华。
  3. 山僧未肯言根本:山中的僧人不愿意谈论泉水的来源,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4. 莫是银河漏泄无:泉水如同银河洒落,给人以神秘感,暗示生命的源头也许是不可言说的。

修辞手法:

  • 比喻:“琅玕”比喻泉水的清澈,增强了视觉感受。
  • 拟人:山僧的沉默赋予了泉水一种神秘的生命。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比,加深了主题的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本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诗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玕:象征着纯净与美好。
  • 细泉:代表生命的流动与灵性。
  • 香厨:象征宗教的神圣与宁静。
  • 银河:象征生命的源头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琅玕”指的是什么?
    A. 美玉
    B. 河流
    C. 山石
    D. 香料

  2. 诗人为什么不愿意谈论泉水的根本?
    A. 他不知道
    B. 他想保持神秘
    C. 他对世事淡然
    D. 他认为不重要

  3. “莫是银河漏泄无”中的“银河”用来比喻什么?
    A. 天上的河流
    B. 泉水的来源
    C. 自然的神秘
    D. 生命的渊源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赠汪伦》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的美,但曹松更关注泉水的灵性与哲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道士参寥 戏题(一作戏赠主人) 题长安主人壁 寻裴处士 经七里滩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 书怀贻京邑同好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 送贾升主簿之荆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仿 吐丝自缚 掷老羊 东山再起 脂批 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臣字旁的字 卖弄风情 无赖小人 云梁 毋字旁的字 包含蜉的词语有哪些 鼠结尾的成语 车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包含置的成语 置诸度外 旡字旁的字 天罗地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