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张叔靖三绝》

时间: 2025-05-01 09:27:03

诗句

后生修饰正争妍,老者何颜与后肩。

竹迳柴门闭深寂,嵇康只愿得高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27:03

原文展示:

后生修饰正争妍,老者何颜与后肩。
竹迳柴门闭深寂,嵇康只愿得高眠。

白话文翻译:

年轻人修饰自己,争相打扮得光鲜亮丽;
而年长者却不知该如何与他们相比。
竹林小路和柴门静静关闭,寂静无声;
嵇康只希望能安静地高卧于世。

注释:

  • 修饰:指打扮、修整的意思。
  • 争妍:争相展现美丽,妍,意指美丽。
  • :面容,这里指的是年长者的面容与年轻人相比显得苍老。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常用于隐居之所。
  • 嵇康: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因其追求隐逸生活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德馨,号君实,南宋人,擅长诗文,崇尚自然与隐逸,诗风清新而质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士人情怀并存。诗人通过对比年轻与年长者,表达对生命流逝和隐逸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张叔靖三绝》是郑刚中对比年轻人与年长者之间的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的深刻反思。诗中描绘的画面,前两句通过年轻人追求美丽的行为,反衬出年长者的无奈与失落。年轻人如花般绚烂,而老者则面临容颜的衰老,心中难免感到失落与无所适从。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心理状态,也折射出社会对美与年轻的追崇。

接着,诗人通过“竹迳柴门”描绘出一种隐逸的生活场景,给人以宁静与安详的感觉。竹林小路和柴门的静谧,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内心平和的向往。而最后以“嵇康”作为结尾,既引入了历史人物的隐逸之志,也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却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价值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后生修饰正争妍:年轻人打扮自己,争相追求美丽,表现出一种追求外在的文化氛围。
  2. 老者何颜与后肩:年长者因容颜衰老而感到无颜与年轻人比较,表现出对年龄的无奈。
  3. 竹迳柴门闭深寂:竹林小路和柴门都显得非常安静,象征着隐居的生活。
  4. 嵇康只愿得高眠:提及嵇康,表达他希望追求宁静和安逸的生活,反映了诗人的理想。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人与年长者的对比,突出各自的生活状态与心理。
  • 意象:竹迳、柴门等自然意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典故:嵇康的提及,增加了诗的历史厚度与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年美丽的羡慕与对年长者无奈的同情,揭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迳:象征隐逸与清幽,代表一种远离尘世的理想生活。
  • 柴门:代表一种简朴的生活状态,隐喻对世俗的逃避。
  • 嵇康:象征高洁的志向与追求,代表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后生”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中年人

  2. 诗中“竹迳柴门”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热闹的生活
    B. 隐逸与宁静
    C. 争妍斗丽

  3. “嵇康”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追求权力
    B. 追求隐逸
    C. 追求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可以将郑刚中的《和张叔靖三绝》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两者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郑刚中更强调了年轻与年长者的对比,陶渊明则更为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用韵再作 咏蝇 蝇虎 已卯雨后春兴呈吟友 伊周 夜坐待月次日补吟 野步 颜鲁公 雪晴 宣妙寺偶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赜探隐索 提土旁的字 包含坡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粒的成语 鼎字旁的字 立功自效 役民 包含蓄的成语 普度群生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高字旁的字 木禺龙 万官 截断众流 包含涎的词语有哪些 无济于事 登手登脚 户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