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2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5:44
题赤松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世谓仙易得,汉武吾所知。
终老坐迷妄,海上求安期。
世谓仙难得,二王等儿嬉。
安期自来顾,一笑相与归。
难易讵能诘,戃恍谁复窥。
千古赤松事,话者君勿疑。
凌遐与倒景,物外非无之。
要须功行满,乃可超尘泥。
无怀轻诞心,鹤鹿浪欲骑。
安期寄语谓世人,初平不是牧羊儿。
这首诗表达了对“仙人”境界的探讨。世人常说修仙容易,汉武帝早已了解。到了老年,人们却沉迷于虚幻,像是在海上寻找安期(求仙问道)。世人又说修仙困难,像二王那样轻松玩乐。安期(指安期生)自来相顾,二人一笑而归。难与易又如何去论断?谁能再去窥探?关于赤松的事情,千古以来有许多谈论,听者不必怀疑。凌空远望与景色倒影,超越尘世的境界并非没有。要想超脱世俗,必须具备充实的德行。不要心怀轻浮和妄想,像鹤与鹿那样随意追求。安期对世人的寄语是,初平并非只是放羊的孩子。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平,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浙江,擅长诗歌和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在诗歌中常表现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对道教文化的思考时期,诗人通过赤松这一典故,探讨了修道的难易和人的心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修仙的不同看法。
《题赤松》这首诗以赤松子为引子,深刻探讨了修道成仙的主题。诗中开篇即指出“世谓仙易得”,将人们对修仙的看法进行质疑,表明诗人对世俗观念的反思与批判。接着,通过汉武帝的历史典故,引入个人的修行之路,展现出一种对修仙成功与否的怀疑和对世俗的超脱之思。
诗中提到的“安期自来顾,一笑相与归”,不仅是一种对友谊的表达,也反映出修道者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人强调,真正的超凡脱俗并非易事,而是需要通过“功行满”来实现,这是一种对内心修养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意象层次分明,表现了对修道境界的追求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理解与感悟。结尾的“初平不是牧羊儿”更是点明了修道之路并非轻松之事,呼应了全诗的主题,使人反思真正的心灵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特别是在“仙易得”与“仙难得”的对比中,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讲述修道的难与易,反思了人们对修仙的态度,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超越尘世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安期”是谁的代表?
a) 牧羊人
b) 仙人
c) 书法家
答案: b) 仙人
诗中提到“世谓仙易得”,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a) 赞同
b) 质疑
c) 无所谓
答案: b) 质疑
“要须功行满,乃可超尘泥”指的是什么?
a) 轻松的生活
b) 道德修养
c) 名利追求
答案: b) 道德修养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郑刚中的《题赤松》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修道与仙境的追求,而后者则强调及时行乐,展现出不同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