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4:14
又送
作者: 杜甫 〔唐代〕
双峰寂寂对春台,
万竹青青照客杯。
细草留连侵坐软,
残花怅望近人开。
同舟昨日何由得,
并马今朝未拟回。
直到绵州始分首,
江边树里共谁来。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双峰静静地矗立在春天的台地上,万竹苍翠映照着客人的酒杯。细软的草坪让人留恋,花儿虽然残败,却依旧让人怀念身边的人。昨天同舟而行的缘分如今难以再得,今天骑马离去的心情更是未曾打算回头。直到抵达绵州,才算是各自分开,江边树木中又有谁能够陪伴呢?
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困苦。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甫流亡生涯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情感真挚,体现了他深厚的人际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杜甫的《又送》是一首充满诗人情感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双峰寂寂”引入,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映衬出春天的美丽,同时也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分别。接下来的“万竹青青照客杯”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出友谊的珍贵与欢乐的瞬间,竹子的青绿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反衬出送别的惆怅。
“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细草的柔软与残花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既有温暖的情感,又有淡淡的忧伤,诗人正是在这种情绪中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回忆起昨天的欢聚,今天却不得不分离,这种对比使情感更加浓烈。最后两句“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则揭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孤独,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杜甫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友人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的迷茫,表现了杜甫对人际关系的深切思考及对生活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万竹青青”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A. 伤感
B. 生机与友谊
C. 孤独
答案:B
“同舟昨日何由得”中的“同舟”指代了什么?
A. 共同的旅行
B. 共同的友谊
C. 共同的奋斗
答案:A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惆怅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又送》和李白的《送友人》都是送别诗,但杜甫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更加注重豪情与理想的追求。杜甫的诗情感细腻,李白则表现出更加奔放的豪情,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