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台令二首 其一 和石帚师》

时间: 2025-08-05 06:52:40

诗句

秋草。

秋草。

原上离离红烧。

斜阳尽处青山。

山外半骓未还。

还未。

还未。

南苑西风流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06:52:40

原文展示:

秋草。秋草。原上离离红烧。斜阳尽处青山。山外半骓未还。还未。还未。南苑西风流水。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草地,秋草在原野上茂盛而又火红。夕阳西下,映照着远处的青山。山外的骏马还未归来,它们依旧在外游荡。还未归,仍未归,南苑的西风伴随着流水轻轻吹拂。

注释:

  • 秋草:指的是秋天生长的草,通常在秋季时分显得格外鲜艳。
  •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红烧:这里的“烧”指的是颜色鲜艳如火焰般的红。
  • :指一种良马,通常形容奔跑迅速、强壮的马。
  • 南苑:可能指的是南方的皇家园林,象征着美好和富饶。
  • 西风流水:描绘了秋天温柔的风和流淌的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敦仁,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画面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天高气爽之时,诗人通过对秋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自然风光,通过对秋草和斜阳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诗的开头以“秋草”引入,形成了一个开阔而生动的画面,紧接着的“原上离离红烧”则将秋草的色彩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接下来的“斜阳尽处青山”则将视角转向远方,青山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幽静,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诗中提到的“骓”在这里不仅仅是马的象征,更代表了一种自由与奔放,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然而,骓马的“未还”则暗示了一种失落与等待,似乎在诉说着漫长的归途和不可捉摸的未来。最后的“南苑西风流水”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西风和流水的结合不仅增添了秋天的气息,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草”:引入秋天的主题,暗示季节的转变。
  2. “离离红烧”:形容秋草的丰盛与鲜艳,营造出热烈的氛围。
  3. “斜阳尽处青山”:夕阳下的青山,象征着宁静与远方。
  4. “山外半骓未还”:骏马未归,象征着无尽的追寻与思念。
  5. “还未”:反复强调,增添诗的情感深度。
  6. “南苑西风流水”:描绘自然环境,传达诗人对秋天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草比作火焰,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骓马的未还赋予了其情感,增加了人性化的理解。
  • 对仗:如“西风流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草: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变化。
  • 斜阳:代表着夕阳西下,暗示时光的流逝。
  • 青山:象征着宁静与永恒。
  • :象征自由与追求。
  • 西风流水: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骓”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树
    • B. 一种马
    • C. 一种花
  2. “斜阳尽处青山”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场景?

    • A. 清晨
    • B. 正午
    • C. 黄昏
  3. 诗歌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哀愁
    • C. 悠然自得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白敦仁的《三台令二首 其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白敦仁更关注于生命的流逝与思念,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白敦仁诗集》

相关查询

东古寺 招魂曲 听雨 宫人入道和唐人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 晖吉大居士游阴那招韵 示门生马侍郎胤孙 戊午诏与弟文战棘闱自惭师衂况有炊臼之梦不 吴越归秋晚 乌栖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镸字旁的字 小朝廷 逼降 遵酌 非所计也 石字旁的字 包含漱的词语有哪些 困兽犹斗 口坠天花 弓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芡粉 虎豹豺狼 見字旁的字 包含任的成语 流动 家长礼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