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5:06
万骑入榆关,
皋兰苦战还。
摧锋佩刀缺,
蹋血马蹄殷。
铙吹来风外,
牛羊出雾间。
须知沙塞恶,
壮士变衰颜。
这首诗描绘了大军进入榆关的场景,皋兰山的战斗仍在继续。军队的锋芒被摧毁,佩戴的刀剑也受损,马蹄踏着鲜血,显得十分沉重。铙鼓声在风中回荡,牛羊在雾气中出现。要知道沙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原本的壮士也因此变得衰老憔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榆关、皋兰山,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场,反映了边疆士兵常年征战的艰苦生活和精神状态。诗中提到的铙声,常与古代战争的鼓舞士气相联系,表现了战争带来的悲壮与无奈。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散文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致力于治国理政与历史研究,风格严谨、深刻。
创作背景
《入塞》写于北宋时期,正值边疆局势紧张,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惨烈,表达对士兵生活的关心及对战争的反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入塞》是一首具有强烈战争气息的古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展示了边疆战士的艰苦与悲壮。开篇“万骑入榆关”便引入了浩荡的军队气势,描绘出战争的紧迫感。而“皋兰苦战还”则暗示了敌我之间的激烈拼杀,体现了战士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后半部分通过“蹋血马蹄殷”与“铙吹来风外”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战斗的惨烈与士兵的疲惫。最后两句“须知沙塞恶,壮士变衰颜”则是对战士命运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无情战争的控诉和人性的关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无奈,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惨烈,表现了士兵在战斗中的艰辛与无奈,反映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士兵命运的同情,传达出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榆关”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古代的关口
C. 一个城市
“壮士变衰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无奈和悲伤
C. 兴奋
诗中提到的“铙声”是指什么?
A. 军事乐器
B. 战斗的声音
C. 人的呼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昌龄的《出塞》对比,虽然两首诗都描绘了边塞的战斗,但《入塞》更突出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无奈,而《出塞》则更多表现了对离别与家国的思念。两者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