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23
独坐
作者: 朱淑真〔宋代〕
捲帘待明月,拂槛对西风。
夜气涵秋色,瑶河浸碧空。
草根鸣蟋蟀,天外叫冥鸿。
几许旧时事,今宵谁与同。
卷起帘子静待明月,轻拂栏杆迎接西风。
夜晚的气息笼罩着秋色,银河浸染着碧空。
草丛中蟋蟀鸣叫,天边传来冥鸿的呜咽。
多少往日的事情,今夜又有谁与我同伴?
朱淑真,字璇,号清溪,宋代女诗人,生于苏州。她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常以女性的视角表达爱情、孤独和对生活的感悟。
《独坐》创作于秋季夜晚,诗人独自一人,面对明月与西风,表达了她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孤独的感受。此时,正是思念最为浓烈的季节,诗人用自然景象映衬内心情绪。
《独坐》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朱淑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深邃的孤独感和对往事的思索。首联“捲帘待明月,拂槛对西风”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独坐一隅,似乎在等待某种情感的寄托。随着夜色渐深,秋色开始笼罩周围,反映出她内心的沉重和思念。
“草根鸣蟋蟀,天外叫冥鸿”则通过细腻的声音描写,进一步增强了孤独的氛围。蟋蟀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来临,而鸿雁的声音则唤起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最后一句“几许旧时事,今宵谁与同”更是点明了诗中的孤独主题,往昔的回忆在今夜显得格外沉重,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孤独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内心的孤寂。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交融的美感。
诗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A. 亲情
B. 思念与孤独
C. 财富
“草根鸣蟋蟀”中,蟋蟀的鸣叫代表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象表现孤独情感?
A. 明月、西风
B. 太阳、春风
C. 雨水、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