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近无西耗(一作李敬方诗)》

时间: 2025-04-24 19:12:47

诗句

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

烽堠惊秦塞,囚居困越吟。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12:47

原文展示:

近无西耗
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
烽堠惊秦塞,囚居困越吟。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沉。

白话文翻译:

远方的敌军压境,我这个迁客泪水纵横在衣襟上。
烽火台的警报惊动了秦城,囚禁在这里的我只能在越地吟唱。
我怜惜那些牛马在路上奔跑,却不明白狗和羊的心情。
一个月没有消息,向西望去,夕阳又一次沉落。

注释:

  • 戎兵:指的是敌军,古代常用来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 迁客:离乡背井的人,通常指因战乱或其他原因被迫迁移的人。
  • 烽堠:烽火台,古时用于传递战报的信号塔。
  • 秦塞:指秦国的边塞,象征着防守和战乱。
  • 囚居:被囚禁在某地。
  • 未识:不明白,不了解。
  • 消息:信息、音信。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边疆战争的紧张氛围和迁客的苦楚,反映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秦国和越国的历史背景中都涉及到战争与和解,隐喻着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宣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风格深沉。 创作背景:创作于唐代动荡的时期,社会动荡、边疆战事频繁,诗人常常感受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迁客在战乱中面临的孤独与无助。在开篇,诗人以“远戎兵压境”引入,立刻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而“迁客泪横襟”则直接表达了个人的悲伤。接下来,烽火台的警报声象征着战事的迫近,令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诗中的“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则使用了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他人(牛马)的同情,暗示了他在这个动荡社会中孤独的心境。而最后一句“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沉”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与无力感,诗人对于未来的渺茫充满了无奈与焦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远戎兵压境”:敌军逼近的紧迫感。
    • “迁客泪横襟”:个人悲伤,泪水流淌。
    • “烽堠惊秦塞”:战事的警报,表明外敌入侵。
    • “囚居困越吟”:身陷困境,仿佛被囚禁在越地。
    • “自怜牛马走”:同情他人,表现出诗人的悲悯。
    • “未识犬羊心”:感慨自己与他人的无奈与隔阂。
    • “一月无消息”:对外界信息的渴望与无奈。
    • “西看日又沉”:时间的流逝,带来更深的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犬羊心”让动物具有人情,增强情感的共鸣。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以及迁客在战乱中无助、孤独的状态,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戎兵:象征战争与动乱。
  • :象征个人的悲伤与对故乡的思念。
  • 烽火:象征警报与战事的急迫。
  • 牛马:象征普通百姓在动乱中的艰难生活。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远戎兵压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轻松愉快
      B. 紧迫和忧虑
      C. 期待和希望
  1. “自怜牛马走”中的“牛马”象征着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平民的艰难生活
    C. 诗人的情感寄托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战乱中的个人孤独,但更侧重于家庭的思念,而李宣远的《近无西耗》则更突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杜甫诗歌研究》
  • 相关学术论文和古典文学评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何茂倩索游吴诗 陶石篑书至 刘侯宴 偶成 乍晴即事 閒居 读书 无题 雪中看月 閒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没齿不忘 波谲云诡 包含乐的成语 鱼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党坚势盛 外举 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秋轴 蹴践 荆文璧 歹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难上加难 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掌之易 无字旁的字 标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