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9:20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
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
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
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
吃饱了饭,轻轻拂开枕头卧下,睡够了再起床闲吟。
浅浅地喝一杯酒,缓缓地拨弄几下琴弦。
既可以畅快自己的情感,亦能傲视流逝的光阴。
谁能知道,名利尽散后,已无长久的安宁了。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利名”一词常常用于讨论古代士人的追求与放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尤其是在追求享乐与名利之间的矛盾。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风格清新自然。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食饱》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官场上经历了多次起伏之后,心中对名利的看法逐渐淡泊。他选择了一种更为悠闲、自由的生活态度,表达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名利的释然。
《食饱》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与对名利的淡泊。首联“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描绘了一幅安逸的生活场景,吃饱喝足之后,诗人轻松地起床,随意吟唱,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接下来的两句“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更是将这种闲适推向高峰,强调了生活的惬意。通过“浅酌”和“缓弹”,诗人传达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中,诗人不仅享受着当下的快乐,还对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一种从容的态度。然而,结尾“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则带有一丝感慨,揭示了名利的虚幻。诗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意识到世俗的追求终究是无常,真正的安宁来自内心的富足。
全诗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细节,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的“食饱”指的是什么状态?
诗人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享受?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白居易的《食饱》相比,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宁静自然的生活画面,但更强调自然的静谧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陶渊明的《饮酒》则深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拒绝。
这种对比显示了唐代诗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展现了中国古诗词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