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梅花》

时间: 2025-05-02 01:45:52

诗句

造物作梅花,毫发无遗恨。

楚人称芳兰,细看终不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5:52

原文展示

梅花
陆游 〔宋代〕

造物作梅花,毫发无遗恨。
楚人称芳兰,细看终不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认为造物主在创造梅花时没有留下任何遗憾。虽然楚地的人们称赞梅花似芳兰,但细细观察后,发现它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相近之处。


注释

  • 造物:指创造万物的自然或上天。
  • 毫发无遗恨:形容毫无遗憾,细微之处也没有缺憾。
  • 楚人:指古楚国的人,楚国在中国历史上以美丽的文化和风景著称。
  • 芳兰:指芳香的兰花,用来比喻美丽的事物。
  • 细看:仔细观察。

典故解析

“楚人称芳兰”是指古楚国的人以兰花为美的象征,兰花在古代文人中象征着高雅和清香。此处用来对比梅花的不同美感,暗示梅花的独特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散文家。他一生致力于抗击金朝侵略,诗风刚健豪放,常以爱国情怀、人生感悟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陆游心系国家,常以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他眼中,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象征着不屈的意志和高洁的品格。


诗歌鉴赏

陆游的《梅花》以简练的笔触,刻画了梅花的特性与魅力,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独特的审美情趣。诗的前两句“造物作梅花,毫发无遗恨”表现了梅花的完美无瑕,显示出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与欣赏,仿佛自然的创造没有任何缺憾,梅花的存在是完美的。诗人以“楚人称芳兰”来引入对比,暗示虽然兰花被广泛称道,但细细品味之后,却发现梅花的独特之美在于它的坚韧和冷艳。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梅花的独特地位,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傲与坚韧之情,表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及对流俗的超脱。整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显示了陆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造物作梅花:指上天或自然创造了梅花,表现出梅花的独特性。
  2. 毫发无遗恨:强调梅花的完美,体现了自然的神奇与作者的赞美。
  3. 楚人称芳兰:提到楚国人对兰花的称赞,设定了一个比较的基调。
  4. 细看终不近: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梅花与兰花在美的内涵上是不同的。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梅花与兰花的对比,突出梅花的独特之美。
  • 拟人:将自然的创造行为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梅花的崇敬与热爱。

主题思想

全诗以梅花为主题,表现出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强调了梅花的坚韧与高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立审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纯洁,代表着高尚的品德与不屈的精神。
  • 芳兰:象征着优雅与美丽,反映出世俗的追求与偏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人”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人? A. 齐国
    B. 楚国
    C. 秦国
    D. 汉国

  2. 诗人认为梅花的创造是: A. 有遗憾的
    B. 毫发无遗恨的
    C. 不完美的
    D. 需要改进的

  3. “细看终不近”表达的意思是: A. 梅花与兰花非常相似
    B. 梅花与兰花有显著差异
    C. 兰花更美
    D. 梅花不值得欣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落》(唐·王维):另一首以梅花为题的佳作,表达了孤独与美的结合。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同样描绘了冬季的寒冷与坚韧,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

诗词对比

陆游的《梅花》王安石的《梅花》:两首诗都以梅花为主题,陆游更注重梅花的坚韧与不屈,而王安石则侧重于梅花的清丽与孤高,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题张石山出行吟卷 次韵咏梅 和南塘咏梅 酬乡友惠诗 赠白湛囦 喜晴 和咏梅 暮春 次韵雪积即消 山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点水的字 面字旁的字 壮厉 各不相下 毛发悚立 经达权变 量敌用兵 堂下 黑室 悬驼就石 卝字旁的字 苦口婆心 乚字旁的字 舞词弄札 高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