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百字令 其四 秋风赠叶守戎锦舫》

时间: 2025-05-02 13:20:25

诗句

浮生可笑,似萍踪絮影,无端去住。

两地绵绵吹不断,剩有一丝情绪。

木叶惊寒,河梁惜别,有意无言处。

萧萧飒飒,一齐向我奔赴。

料是千古英雄,生前抑郁,浩气含馀怒。

激荡柔情成壮志,要使才人早遇。

千里蓬瀛,一帆云水,此意休孤负。

从兹破浪,马当定有神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0:25

原文展示

百字令 其四 秋风赠叶守戎锦舫
作者: 黄钧宰 〔清代〕

浮生可笑,似萍踪絮影,无端去住。
两地绵绵吹不断,剩有一丝情绪。
木叶惊寒,河梁惜别,有意无言处。
萧萧飒飒,一齐向我奔赴。
料是千古英雄,生前抑郁,浩气含馀怒。
激荡柔情成壮志,要使才人早遇。
千里蓬瀛,一帆云水,此意休孤负。
从兹破浪,马当定有神功。

白话文翻译

人生的浮躁可笑,像浮萍和飞絮般无定地来去。
两地的思念绵绵不绝,剩下的只有一丝情绪。
树叶因寒风而惊颤,桥边的离别令人惋惜,
那种有意无言的情感,正如萧条的秋风,
似乎都向我奔来。
想必古往今来的英雄们,生前都曾抑郁,
心中怀有的浩然正气依然愤怒。
激荡的柔情化作壮志,愿才子们早日相遇。
千里之遥,任凭风帆顺水而行,这份心意不应辜负。
从今往后破浪前行,马儿定能展现神奇的功力。

注释

  • 浮生:指短暂的生命。
  • 萍踪絮影:比喻生活的漂泊不定。
  • 情绪:指情感、思绪。
  • 木叶:树叶,常用来象征离别。
  • 河梁:桥的意思,象征离别之地。
  • 浩气:指英雄气概。
  • 蓬瀛:指海上仙境。
  • 神功:指非凡的本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钧宰,清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其诗风多表现政治、历史的沉重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作品常融入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秋风起时,诗人感受到离别的伤感和对过往英雄的追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百字令 其四 秋风赠叶守戎锦舫》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词作,黄钧宰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伤感。开头以“浮生可笑”引入,便显示出对人生的无奈与反思。接着,诗人通过“萍踪絮影”描绘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在面对离别时,诗人用“木叶惊寒,河梁惜别”表达出内心的惆怅和对亲友的依依不舍。这种情感在秋风的萧瑟中愈发显得深沉。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提及“千古英雄”,展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同情,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力感。

最后,诗人以“破浪”和“神功”结束,暗示着尽管生活有诸多艰辛,但依然要勇敢前行,追求理想。这种从无奈到奋发向上的情感转变,形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浮生可笑:人生短暂而无常,令人感到可笑。
  2. 似萍踪絮影:生活像漂浮的萍草和飘舞的絮,随风而去。
  3. 两地绵绵吹不断:远离的两地,思念之情绵延不绝。
  4. 剩有一丝情绪:只剩下淡淡的情感。
  5. 木叶惊寒:树叶在寒风中颤抖,暗示离别的伤感。
  6. 河梁惜别:桥边的离别令人惋惜,有情感却难以言表。
  7. 萧萧飒飒:秋风萧瑟,似乎所有情感都向我涌来。
  8. 千古英雄:提及历史英雄,感叹他们生前的抑郁与愤怒。
  9. 激荡柔情成壮志:柔情化作壮志,渴望才子早日相遇。
  10. 千里蓬瀛:遥远的梦想与理想,愿乘风破浪。
  11. 此意休孤负:希望这份情感不被辜负。
  12. 从兹破浪:从今往后要勇敢前行。
  13. 马当定有神功:相信努力能成就非凡的能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萍踪絮影”比喻人生漂泊。
  • 拟人:木叶“惊寒”,赋予自然界情感。
  • 对仗:如“激荡柔情成壮志”展现了情感的力量。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离别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中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英雄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浮生:象征生命的短暂。
  2. 秋风:象征离别与忧伤。
  3. 木叶: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离别。
  4. 河梁:象征连接与分离。
  5. 千古英雄:象征历史的沉重与人们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及的“千古英雄”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英雄的敬仰
    B. 对英雄的嘲讽
    C. 对英雄的无所谓
    答案: A

  2. 填空题:全诗通过“____”来表现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答案: “萍踪絮影”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悲观态度。
    答案: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在辛弃疾的《青玉案》中,同样表现了对离别的深情与对理想的追求。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但黄钧宰更多地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而辛弃疾则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读黄子实诗卷 都大华文监丞权府事之明年天子诏将直禁近邦 冬至 冬日 登罗浮山 登罗浮山 促促词 春寒病痞痛用古砭法以砖{上尉下火}之忽一夕 出郊怀汪尚中代简 程顺子升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纤纤弱质 不获命 颠扑不破 秃宝盖的字 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页字旁的字 珠胎 鹑衣百结 閠字旁的字 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煌灼 包含谩的成语 落荒而走 隶字旁的字 勤兵黩武 突然袭击 革字旁的字 象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