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8:38
原文展示:
闻公之名三十年,常恨与公不相值。岂期今乃出门下,每一见公心自醉。词章豪荡已难敌,辨论注射尤可畏。咨询故事要蒋乂,讲正大体须贾谊。荆山拾玉抵乾鹊,虞坂装盐压良骥。用人最忌非所宜,愿莫使公嗟俗吏。
白话文翻译:
听说您的名声已有三十年,常常遗憾未能与您相遇。没想到今天能在您的门下学习,每次见到您都感到心醉神迷。您的诗词豪放激昂,难以匹敌;辩论时言辞犀利,令人敬畏。咨询历史故事需要像蒋乂那样博学,讲述大道理则需像贾谊那样深刻。在荆山捡拾美玉,比得上乾鹊的珍贵;在虞坂装载盐车,却压抑了良马的才能。用人最忌讳不适合,希望不要让您叹息于庸俗的官吏。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石湖,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文同对某位名士的赞美和期望,表达了对这位名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才能的赞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文同在某位名士门下学习时所作,表达了对这位名士的敬仰和对自己学习的期望。诗中通过对名士的赞美,也反映了文同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庸俗官吏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名士的赞美,展现了文同对人才的敬仰和对庸俗官吏的不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荆山拾玉”、“虞坂装盐”等,形象地表达了人才的珍贵和被压抑的悲哀。文同在诗中不仅赞美了名士的才华,也表达了自己对学习的渴望和对人才的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文同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才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才的敬仰和对庸俗官吏的不满。文同通过对名士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学习的渴望。同时,诗中也反映了文同对人才被压抑的悲哀和对庸俗官吏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文同在这首诗中赞美了哪位名士? A. 蒋乂 B. 贾谊 C. 未明确指出 答案:C
诗中的“荆山拾玉”比喻什么? A. 发现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B. 捡拾美玉 C. 比得上乾鹊的珍贵 答案:A
诗中的“虞坂装盐”比喻什么? A. 压抑人才 B. 装载盐车 C. 良马的才能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