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 其八 秋轩》

时间: 2025-04-30 22:18:17

诗句

清飙动萧瑟,翠樾减婆娑。

却爱夜来月,满窗寒影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8:17

原文展示:

清飙动萧瑟,翠樾减婆娑。却爱夜来月,满窗寒影多。

白话文翻译:

清凉的风吹动,带来萧瑟之感,翠绿的树叶减少了舞动的姿态。然而我却喜爱夜间的月光,它洒满窗户,投下许多寒冷的影子。

注释:

  • 清飙:清凉的风。
  •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或景象,带有凄凉之意。
  • 翠樾:翠绿的树荫。
  • 婆娑:形容树枝摇曳的样子。
  • 寒影:指月光下的影子,因月光清冷,故称寒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此诗选自《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和深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夜晚月光的特殊喜爱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通过“清飙”、“萧瑟”、“翠樾”、“婆娑”等词语,传达了秋风的清凉和树叶的摇曳。后两句“却爱夜来月,满窗寒影多”则转折表达了作者对夜晚月光的偏爱,月光下的寒影增添了诗中的幽静和冷清之美。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飙动萧瑟”:清凉的风吹动,带来萧瑟之感,描绘了秋风的特性。
  • “翠樾减婆娑”:翠绿的树荫减少了舞动的姿态,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 “却爱夜来月”:转折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月光的特殊喜爱。
  • “满窗寒影多”:月光洒满窗户,投下许多寒冷的影子,增添了诗中的幽静和冷清之美。

修辞手法:

  • 拟人:“翠樾减婆娑”中,将树叶拟人化,形容其舞动的姿态减少。
  • 转折:“却爱夜来月”通过转折,突出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夜晚月光的特殊喜爱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清飙:象征秋风的清凉。
  • 萧瑟:象征秋风的凄凉。
  • 翠樾:象征秋天的绿意。
  • 婆娑:象征树叶的摇曳。
  • 寒影:象征月光的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清飙”指的是什么? A. 清凉的风 B. 清冷的雨 C. 清澈的水 D. 清新的空气

  2. “翠樾减婆娑”中的“婆娑”形容的是什么? A. 树枝摇曳的样子 B. 树叶的颜色 C. 树的高度 D. 树的形状

  3. 作者为什么“却爱夜来月”? A. 因为月光明亮 B. 因为月光带来温暖 C. 因为月光下的寒影多 D. 因为月光下的景色美丽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文同的《秋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夜的景象,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月光的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整体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文同诗集》

相关查询

同秩庭饮临江楼 都门送刘芳玖之官蜀中 秋日早发尉氏县 宿焦山绿雪庵 玩鸥亭 思慕诗 秋池一枝莲 吴兴舟中 投壶 和太傅平章魏公咸淳庚午冬大雪遗安抚潜侍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遗倦 想结尾的成语 弋字旁的字 粘皮著骨 单人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官差 丑讦 频烦 移天易日 尖担担柴两头脱 子皆豚犬 鼓字旁的字 耳挖 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日乾夕惕 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