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初春吏隐堂作》

时间: 2025-05-06 02:42:15

诗句

微风稍破冻,芳萌亦吐林。

百鸟感春阳,钩輈弄其音。

振策遵城曲,逍遥写烦襟。

爱此堂下石,青润挺琅琳。

中坳貯清泉,测之不盈簪。

纤鳞候暖戏,寂历自浮沉。

默视澹忘卢,白日为移阴。

人生本虚静,垢浊无自侵。

忽为外物牵,至性不可寻。

于焉得所监,一洗尘中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2:15

原文展示

初春吏隐堂作
作者: 韩维 〔宋代〕

微风稍破冻,芳萌亦吐林。
百鸟感春阳,钩輈弄其音。
振策遵城曲,逍遥写烦襟。
爱此堂下石,青润挺琅琳。
中坳貯清泉,测之不盈簪。
纤鳞候暖戏,寂历自浮沉。
默视澹忘卢,白日为移阴。
人生本虚静,垢浊无自侵。
忽为外物牵,至性不可寻。
于焉得所监,一洗尘中心。

白话文翻译

微风轻轻吹散了寒冷的冬季,春天的花芽也在林中悄然吐出。
百鸟因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愉快地在空中欢唱。
我骑马沿着城墙曲折的小路,心情悠闲地抒写着烦恼。
我爱这堂下的石头,它的青色润泽,宛如美玉般挺拔。
在中间的凹地里,储存着清泉,测量起来不满一簪的深度。
细小的鱼鳞在温暖中嬉戏,宁静中自得其乐。
默默地注视着淡淡的忘忧亭,白日里阴影不断移动。
人生本来就是虚静的,污垢和浑浊无法侵扰我。
然而我却被外物所牵引,真实的本性难以寻觅。
在这里我得到了监视的地方,洗净了内心的尘埃。

注释

  1. 微风稍破冻:微风轻轻地吹散了寒冷的冻土。
  2. 芳萌:指春天的花芽和嫩芽。
  3. 钩輈:指鸟儿的叫声,形象地描绘了百鸟的欢唱。
  4. 振策:指骑马时的动作,表示振奋和活动。
  5. 堂下石:指诗人所爱的石头,象征着自然之美。
  6. 盈簪:用簪子来测量水的深度,形象生动。
  7. 纤鳞:指小鱼的鳞片,表现鱼儿在水中嬉戏。
  8. 忘卢:指一种安静、无忧的状态,常用于形容隐逸的生活。
  9. 至性不可寻:真实的自性难以找到,被外物所干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子渊,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

《初春吏隐堂作》创作于春季,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在此时写作,表现了他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淡化。开篇以“微风稍破冻,芳萌亦吐林”描绘了春天初到,寒冷的气息逐渐消散,生机盎然的景象立刻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接着通过“百鸟感春阳,钩輈弄其音”,展示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百鸟争鸣,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渐渐转向内心的独白和思考,表达了对烦恼的抒发和对人生的感悟。“人生本虚静,垢浊无自侵”一句,强调了人生的本质是宁静的,外界的纷扰无法侵扰内心的安宁。最终,诗人在“于焉得所监,一洗尘中心”中,找到了内心的归宿,清洗了心灵的尘埃,显示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微风稍破冻:描绘初春气候的变化,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2. 芳萌亦吐林:春天的花草逐渐复苏,展现自然的魅力。
  3. 百鸟感春阳:鸟儿感受到温暖,欢快地鸣叫,增添了春日的生气。
  4. 钩輈弄其音:鸟儿的歌声如同美妙的乐曲,传达出春天的欢愉。
  5. 振策遵城曲:骑马在城墙边的曲折小路上,意在表现一种自由舒适的生活状态。
  6. 逍遥写烦襟:诗人在此时抒发内心的烦恼,显示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7. 爱此堂下石:诗人对身边自然事物的喜爱,体现出对简朴生活的珍视。
  8. 青润挺琅琳:用玉石比喻石头的美丽,展现自然的艺术感。
  9. 中坳貯清泉:描绘水的清澈和宁静,象征内心的平和。
  10. 测之不盈簪:暗示水的深度不大,象征着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11. 纤鳞候暖戏:鱼儿在水中嬉戏,展现自然生机。
  12. 寂历自浮沉:鱼儿的生活状态,表现出自然界的平静与和谐。
  13. 默视澹忘卢:沉思的状态,象征着一种宁静的境界。
  14. 白日为移阴:日光下阴影的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
  15. 人生本虚静:人生的本质是宁静的,表达了哲理的思考。
  16. 垢浊无自侵:外界的污浊无法影响内心的清净。
  17. 忽为外物牵:外界的事物使人困扰,难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18. 至性不可寻:真实的自性难以寻觅,表现了对内心的追问。
  19. 于焉得所监:在这种状态下,找到了内心的视角。
  20. 一洗尘中心:清除内心的烦恼与杂质,达到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润挺琅琳”,将石头比作美玉,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如“百鸟感春阳”,赋予鸟儿以情感,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物的超然,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中流露出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以及对内心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微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2. 芳萌:代表春天的花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3. 百鸟: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生气。
  4. 青润石:象征着自然的美,代表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
  5. 清泉: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纯净。
  6. 纤鳞:象征着自然生物的活泼,反映出生命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鸟感春阳”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冬天的结束
    C. 诗人的烦恼
    D. 自然的宁静

  2. “人生本虚静,垢浊无自侵”这句诗的意思是?
    A. 人生充满烦恼
    B. 人生的本质是宁静的
    C. 外物会影响内心
    D. 人生有很多污浊

  3. 诗中的“爱此堂下石”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喜欢奢华
    B. 珍视自然的简单
    C. 渴望名利
    D. 忽视周围事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晓》 - 孟浩然
  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3. 《春日》 - 朱熹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以春天为主题,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但更侧重于春日的感受和情绪。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以早春的景象描写为主,情感更为细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 收录了许多宋代著名的诗作,包括韩维的作品。
  2.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有助于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解析。
  3. 《诗经》及《楚辞》 - 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 西江月·窗外横山入画 西江月 答亚之 西江月 其一 西江月·欲入全真门户 西江月 西江月 西江月 其二 西江月(即席答官伎得我字) 西江月 春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楚楚动人 示字旁的字 劝睡区 朱文之轸 计不反顾 化腐朽为神奇 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侍渔 广字头的字 龙蟠虎绕 兼倍 毛字旁的字 包含魂的词语有哪些 見字旁的字 只索 缺阨 鸟字旁的字 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朴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