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1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14:07
经院署有感
作者: 董文涣 〔清代〕
十年方补外,补外亦蹉跎。
科第惭先达,飞腾让后多。
葡萄宁许换,苜蓿自能歌。
回首金门路,何时定再过。
经过十年才获得科举的补外职务,但即使获得了补外,依然感到时光的流逝是如此无奈。看到那些早已成就的人,我感到羞愧,自己在追逐名利中反而落后于人。即使葡萄可以用来交换,但苜蓿也能自我歌唱。回首那条曾经走过的金门之路,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重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文涣,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抒发个人的理想与失落,表达对人生与理想的深思。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作者在经历十年科举后所产生的感悟,反映了清代科举制度下士人的心态与社会压力,表现出对个人成就和社会地位的思考。
董文涣的《经院署有感》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诗的开头“十年方补外”直指科举的艰辛,十年的努力却未能带来理想的职位,这种无奈感令人心痛。紧接着,诗人以“科第惭先达”表达了对那些早已取得成功者的羡慕与羞愧,显示出他内心的挣扎。
“飞腾让后多”不仅是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也反映了社会竞争的激烈。在这场名利的追逐中,诗人感受到了自己的落后与无力。
“葡萄宁许换,苜蓿自能歌”则通过自然的意象引入对人生的思考,葡萄代表着繁华与价值,而苜蓿则象征着质朴与自得。此句既是对物质交换的反思,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最后一句“回首金门路,何时定再过”则是对过往理想的追忆与未来的迷茫,充满了对人生轨迹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整首诗在感情上从失落到思考,最后到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现实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经历为背景,探讨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理想与现实,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经院署有感》的作者是谁?
“十年方补外”中的“补外”指的是什么?
“飞腾让后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将进酒》中,诗人以豪放的情绪表达对人生的洒脱与享受,而董文涣则通过反思与感慨,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沉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热情奔放,后者则沉静内敛,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