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9:03
何事
作者:董文涣 〔清代〕
未失神亭戟,俄空旅舍烟。
经纶书卷外,涕泪酒樽前。
碧草谁埋血,黄图忆拓边。
赍粮方待寇,何事问燕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思念家国的情感。诗人回想起曾经的辉煌,但如今却感到无奈与悲伤。眼前的烟雾弥漫,仿佛是过往的追忆;书卷中的经纶之事,似乎也无法掩盖眼前的泪水与酒杯。碧绿的草地上,埋藏着多少壮士的鲜血;黄图之上,记载着无数的边疆故事。如今粮草准备好,却依然要面对敌人的威胁,心中不禁发问:为何还要再问燕然的事呢?
作者介绍:董文涣(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豪放、悲壮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外有敌情,内有纷争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比往昔与现实,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唤起人们的责任感。
《何事》一诗通过对比与反思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复杂情感。开头几句,诗人以“未失神亭戟”开篇,立即将读者带入一种充满责任感的气氛中,守卫国家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接着“俄空旅舍烟”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旅途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无奈与对故土的思念。
随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书卷与酒樽,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通过“涕泪酒樽前”,不仅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更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力感。接下来的“碧草谁埋血”更是将这种感情推向高潮,草地上埋藏着多少英勇牺牲者的鲜血,激起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最后两句“赍粮方待寇,何事问燕然”,诗人以质问的口吻,表达出对未来的无奈与不安。燕然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更象征着国家的安危与责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情感真挚而感人,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未失神亭戟”指的是什么?
“俄空旅舍烟”中“空”字的意思是?
诗中的“赍粮方待寇”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