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洞庭春色 秋露》

时间: 2025-04-28 09:17:55

诗句

晚榭凉归,暮天云净,素娥泪多。

更莲房红坠,冷凝藻镜,桐荫绿润,翠踏蛮靴。

最是五更风共剧,便不耐衫寒薄薄罗。

金茎液,教太真饮罢,晕脸微酡。

铜仙汉家何在,料如今、雨蚀苔磨。

止陌头衰柳,残禅共咽,原问蔓草,有美轻过。

待到为霜人不见,也负了蒹葭秋水歌。

魂归夜,想佩环月下,定湿淩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17:55

原文展示:

洞庭春色 秋露
作者: 王易〔清代〕

晚榭凉归,暮天云净,素娥泪多。
更莲房红坠,冷凝藻镜,桐荫绿润,翠踏蛮靴。
最是五更风共剧,便不耐衫寒薄薄罗。
金茎液,教太真饮罢,晕脸微酡。
铜仙汉家何在,料如今雨蚀苔磨。
止陌头衰柳,残禅共咽,原问蔓草,有美轻过。
待到为霜人不见,也负了蒹葭秋水歌。
魂归夜,想佩环月下,定湿淩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晚归时分的宁静与美丽,暮色中的天空清澈,独坐的女子泪水盈眶。红色的莲花在微风中悄然凋落,水面上的藻类似乎也在寒冷中凝结,桐树的阴影下绿意盎然,鞋底轻轻踩着湿润的草地。最让人感到的是清晨的微风,让人忍不住打寒,薄薄的衣衫抵挡不住寒意。那金色的液体,仿佛是太真(王嫱,古代神话中的仙女)饮用过的酒,脸上微微酡红。铜仙(指汉朝的仙人)如今何在,想必今日的雨水正在侵蚀着苔藓。街头的衰柳依然静默,残留的禅意让人不禁叹息,顺着蔓草询问,似乎轻盈的美丽在此刻已经逝去。等到霜降的时候再也看不见人影,连同秋水中的蒹葭也失去了歌声。夜归时,想起佩戴的环在月下闪烁,想必定是湿润的波光在摇曳。

注释:

  • 素娥:指的是白色的嫦娥,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莲房:指莲花的花瓣。
  • 冷凝:形容水面上冷却凝结的状态。
  • 铜仙:指古代的仙人,可能是隐喻汉代的神话人物。
  • 蒹葭:指芦苇,常用作诗词中的意象,象征柔美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易,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常常融入对人生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王易对自然美的深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宁静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晚榭凉归”和“暮天云净”,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归家的宁静与思绪的涌动。接着,诗人通过“素娥泪多”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突显了在美丽景色中潜藏的孤独与思念。

“莲房红坠”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细节,也暗示着美好的事物终究会逝去的哲理。诗中“金茎液,教太真饮罢”则巧妙地引入了神话元素,让人联想到仙女的美酒,进一步加强了诗的意境。同时,诗人在描述“衰柳”和“蔓草”时,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刻显得尤为深刻。

整首诗在叙述中展示了深邃的思考,既有秋天的萧瑟,也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魂归夜,想佩环月下”,则将个人情感提升至宇宙的层面,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榭凉归:傍晚时分,凉风习习归家。
  • 暮天云净:傍晚的天空清澈无云。
  • 素娥泪多:美丽的女子因思念而泪水盈眶。
  • 莲房红坠:莲花的花瓣在微风中悄然凋落。
  • 冷凝藻镜:水面上如镜的藻类因寒冷而凝结。
  • 桐荫绿润:桐树的阴影下,绿意盎然。
  • 翠踏蛮靴:绿草湿润,鞋底轻轻踩过。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铜仙”暗示古代的神话人物。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素娥泪多”。
  • 对仗:如“金茎液,教太真饮罢”,展示了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透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榭:象征归家的宁静与思索。
  • 素娥:代表美丽与柔情,同时也暗示孤独。
  • 莲房: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 衰柳: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素娥”指代什么?
    A. 仙女
    B. 美丽的女子
    C. 白色的莲花
    D. 清晨的露水

  2. “铜仙汉家”中的“铜仙”指的是?
    A. 古代的祭祀人物
    B. 仙人
    C. 武将
    D. 文人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快乐
    B. 爱情
    C. 自然与时间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较,王易的诗更加强调了对自然细节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了对孤独与人生的感悟。两者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但表现手法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王易与他的诗歌世界》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琳老所居植竹发笋而草茁其傍作诗见寄为赋一 琳老送瑶花数叶云作香烧气甚清馥 林进士数见过又遗一诗辄以奉报 立秋日破晓入山携枕簟睡於禅静庵中作诗一首 于飞乐(和太守曹子方) 蝶恋花(戊寅秋寒秀亭观梅) 散余霞 一落索(东归代同舟寄远) 虞美人(东园赏春,见斜日照杏花,甚可爱) 调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字旁的字 充当 绮态 兴开头的成语 革字旁的字 务结尾的成语 木字旁的字 救命稻草 恛惶无措 灰躯糜骨 包含叹的词语有哪些 松柏后凋 风字旁的字 林下士 麦字旁的字 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灼艾 银开头的成语 万里迢迢 机关用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