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8:06
营巢燕燕几时休,在处成家春复秋。岁岁自来还自去,主人无厌客无求。
这首诗描绘了燕子在巢中安家的情景,表达了燕子几时才能停住呢?它们在这里安家,春天来临又到秋天。年年岁岁,它们自来又自去,主人对它们没有厌倦,而它们也没有什么需求。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风格独特,以清新、自然见长。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可能是在他观察燕子在院中筑巢时的感悟。诗中的燕子象征着自由与归属,体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这首诗通过燕子的安家筑巢,表现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在中国文学中,燕子常常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寓意着家庭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诗人用“几时休”表达了对燕子迁徙生活的思考,既有对它们自由的羡慕,也有对这种自由状态的无奈。在“岁岁自来还自去”中,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燕子在主人和自然之间自由穿梭,体现了一种自然的哲学观。整首诗采用了简练的语言,却蕴含了丰富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反映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A. 鸟
B. 燕子
C. 鹰
诗人对燕子的态度是?
A. 厌倦
B. 喜爱
C. 无所谓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金钱的追求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黄庭坚的《杂诗七首》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杜甫则多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