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8:53
高阳台 三月十六夜对月
作者: 何振岱 〔清代〕
谷雨才过,花风余几,中庭夜色如银。
雁过天低,都无半点闲云。
墙匡谁洒南宫墨,看离离林影横陈。
甚心情一样蟾圆,偏爱当春。
思量好景怎消得,只名香爇罢,小酒斟频。
静掩柴扉,虫声旧梦重温。
相期未若忘情好,结清游何必心亲。
漫寻眠笛语悠飏,隔巷频闻。
谷雨刚刚过去,春风依旧轻拂,中庭的夜色如同银白色一般。
大雁飞过,天空低沉,连一丝闲云都没有。
墙角是谁在洒下南宫笔墨,映照着那层层林影横斜。
心情和那圆月一样,偏偏在这个春天最为喜欢。
想想美好的景致怎么能消逝,只是点燃香烛,频频斟酒而已。
安静地关上柴门,虫鸣声中,旧梦重温。
相约不如忘情自在,游玩的时候何必心意相亲。
随意寻找那悠扬的笛声,隔着巷子频频传来。
何振岱,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在清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寄情于山水与自然。
该诗创作于春末,正值花开之际,诗人借此夜月之景表达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首《高阳台 三月十六夜对月》以优美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的思考与情感。诗的开头描绘了谷雨过后,在夜色映照下的庭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飞过的雁和无云的天空,表达了对春天的深切情感。墙角的墨迹和林影的交错,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记忆的交织。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明月相连,强调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点燃香烛和斟酒的细节,突显出一种优雅而闲适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反思人际关系,认为相约不如忘情自在,传达了一种对自由与内心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渗透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哲思,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情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蟾圆”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