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3:59
高阳台·唐花
作者: 夏孙桐 〔清代〕
金屋安排,玉楼酝酿,人闲几费春工。
支取韶光,销寒九九图中。
群芳原不甘沦落,惯年年来趁冬烘。
任缤纷矾弟梅兄,斗艳青红。
外边寒重谁知得,暂炉熏宵拥,钗朵晨笼。
香梦沈酣,瞒他冻蝶痴蜂。
偷春容易春难驻,又番番催换东风。
待何时看遍长安,钿毂相逢。
诗中描绘了春天即将来临的场景。金屋和玉楼的安排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但实际上花开花落的过程却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诗人提到,群芳不愿意沉沦,总是在冬天来临之际试图争取春天的到来。外面寒冷的气候,没有人能体会到,只有在炉边温暖的夜晚,耳边传来晨曦中花钗的清脆声响。香气弥漫的梦境中,似乎所有的蝶和蜂都被冬天所困扰。诗人感叹,虽然春天的到来容易,但要让春天长久驻留却十分困难,春风又一次催促着花草的更替。期待着何时能在长安看遍美丽的春花,和那曾经相逢的美好时光。
作者介绍:夏孙桐(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及人情风韵,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在大自然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感叹春天来临的短暂与珍贵。社会上人们对春天的渴望与期盼与诗中的情感相呼应。
《高阳台·唐花》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来临与花朵的盛开,表现出对春天的向往和珍惜。在诗中,金屋、玉楼的描写象征着华美的生活,而群芳不甘沉沦则体现了生命的斗志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诗的整体结构流畅而富有韵律,借助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出人们的情感变化。
整首词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感伤,特别是“偷春容易春难驻”的感慨,深刻揭示了春天的短暂与珍贵,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无奈和向往。最后一句“待何时看遍长安,钿毂相逢”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集中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无常和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屋”象征什么?
“偷春容易春难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群芳”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