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4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49:09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罗浮山下,四季如春,
卢橘和杨梅依次成熟。
我每天吃下三百颗荔枝,
甘愿长久地生活在岭南。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期间,正值他生活条件艰难,但也因此得以接触自然、享受美食,表现了他对岭南自然风光和美食的热爱。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岭南的自然风光与特产,表现了苏轼在逆境中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罗浮山下四时春”开篇便为整首诗奠定了温暖而生机勃勃的基调,展现了岭南的独特魅力。接着通过“卢橘杨梅次第新”强调此地的丰饶,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日啖荔枝三百颗”则透露出诗人对荔枝的无限喜爱,三百颗的数量不仅夸张了荔枝的美味,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享受与对美食的热情。最后一句“不辞长作岭南人”表达了他愿意在此地长久生活的心愿,尽管身处贬谪的困境,依然可以找到快乐和满足。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直接反映出苏轼的性格特征:豁达、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诗中不仅有自然景物的描绘,还有人情味的流露,展示了他在逆境中对生活的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在逆境中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展示了他对自然美食的赞美和对岭南的归属感。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