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虞美人·述怀》

时间: 2025-05-02 12:54:03

诗句

归心正似三春草。

试著莱衣小。

橘怀几日向翁开。

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

只有平交在。

笑论瓜葛一枰同。

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4:03

原文展示:

《虞美人·述怀》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
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
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正如春天的草一样生机勃勃。试穿着轻薄的衣服,似乎还有些不适。渴望与友人一同品尝橘子,不知几天后才能与老翁见面。对家族的怀念已让我愤怒,文度不再归来。心中对世间的爱情已然断绝,只有与朋友的交往保持如初。我们相互嬉笑,讨论着彼此的瓜葛,仿佛在同一块棋盘上。期待着有新的灵感和创作在家族的传承中延续。

注释:

  • 归心:返回故乡的心情。
  • 三春草:春天的草,寓意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 莱衣:轻薄的衣服,象征清新、轻松的生活状态。
  • 橘怀:指对橘子的向往。
  • 文度:可能指某个家族或人物,表达对他的怀念与愤怒。
  • 禅心:指内心的平静与对世俗情感的超脱。
  • 平交:与朋友的关系保持平等、和谐。

典故解析:

“橘怀”或许指代王安石的《橘颂》,表达对橘子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苏轼在诗中提及的“文度”可能是指某位名士或亲人,反映了对故人的思念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为人豁达,才华横溢,作品涵盖诗、词、文、书、画五个领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超然的心态。

诗歌鉴赏:

《虞美人·述怀》是苏轼在颠沛流离之际写下的一首词,充满了人生哲理与情感的深度。词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苏轼以“归心正似三春草”开篇,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自己对故乡如春草般蓬勃的思念之情。而随后的“试著莱衣小”,则传递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自我安慰。随着词意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显示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愤懑与无奈。尽管如此,在“禅心已断人间爱”的表达中,苏轼似乎已经达到了某种超脱,表现出对世俗情感的释然。最后两句则以轻松的语调,描绘出与朋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整首词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内心世界与超然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归心正似三春草:归心如春草般茂盛,表达对故乡的强烈思念。
    2. 试著莱衣小:试穿轻薄的衣物,暗示内心的轻松与期待。
    3. 橘怀几日向翁开:渴望与友人共享美好果实,表达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向往。
    4. 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怀念祖辈,因某个故人未归而心生不满。
    5. 禅心已断人间爱:已超脱于世俗的情感,表现内心的平静。
    6. 只有平交在:友谊的平等与和谐,表明对友人的珍惜。
    7. 笑论瓜葛一枰同:与朋友间的轻松交流,展现友谊的纯真。
    8. 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期待新的灵感与创作,体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归心比作春草,生动形象。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词的音韵美。
    • 拟人:将情感赋予自然景物,使情感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苏轼的豁达与内心的超然。

意象分析:

  • 春草:象征生机与希望,寓意对未来的期待。
  • 莱衣:表现轻松的生活状态,代表个人内心的淡然。
  • 橘子:象征友谊与分享,表达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渴望。
  • 祖辈:代表家族与传统,表达对根源的追寻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归心似什么?
    A. 春草
    B. 秋叶
    C. 冬雪
    D. 夏花

  2. “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中,“文度”指的是:
    A. 亲人
    B. 朋友
    C. 名士
    D. 书籍

  3. 诗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述是什么?
    A. 复杂
    B. 平交
    C. 竞争
    D. 冷漠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苏轼的《虞美人·述怀》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清照的情感更加细腻,着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苏轼则更为豁达,强调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和对生活的理解与超然。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贺新郎 甲辰广陵中秋小饮孙豹人溉堂归歌示阮亭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六 贺新郎 郑师许自北流萝村来书,并题双树居词,依韵奉答。书云:近熟读辛苏调,已和贺新郎全部,故及之 贺新郎 九日同柳汤佐梁平章弟总管 歌酒登 贺新郎·北京大学 贺新郎 题粹鹃姊真容画册后 贺新郎 秋日竹逸约同云臣红友渭文石亭看桂 贺新郎 本意,赠宿慧 贺新郎 其年将发秋夜集西堂次前韵 贺新郎五首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昆山之玉 小跑 包含倒的词语有哪些 涎脸饧眼 宁为鸡尸,不为牛从 儿字旁的字 迟回观望 韭字旁的字 丁折 表白 包含蹄的词语有哪些 稀世之宝 长字旁的字 露檄 立刀旁的字 睹物伤情 让结尾的成语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