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7:07
作者: 郭则沄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早商山梦断,认鸾影,是耶非。倩粉镜传愁,黄絁忏恨,换却宫衣。
凄迷。翠芜旧苑,问山名鹦鹉几人知。画里云鬟罢整,乍疑蜡炬迎归。
仙扉。燕老又花飞。深坐泪双垂。纵繁华阅尽,沧桑家国,总怨蛾眉。
芳期。暗怜逝水,甚香莲还弄并头枝。料得归魂夜半,横塘烟月依依。
在早商山的梦中醒来,辨认不清那鸾鸟的影子,是梦还是现实?
借着粉镜传递着忧愁,黄绢衣裳忏悔着,换下了宫中衣服。
感到凄迷。在翠绿的旧园中,问山中有多少人知晓鹦鹉的名声。
画中云鬟已不再整理,仿佛刚刚点燃的蜡烛在等待归来。
仙门外,燕子老了又飞落花瓣。坐在深处,泪水双双垂落。
纵然繁华经历尽,沧桑的家国总是怨恨那蛾眉。
芳华的期望,暗自怜惜流逝的水,像香莲在并头枝上摇曳。
想必回归的魂魄在半夜,横塘的烟月是如此依依。
诗中提到的“商山梦断”可以追溯到古代诗人对梦境的思考,常常用以表达人生的无常与悲凉。而“黄絁忏恨”则暗示了因爱情或人生遭遇而产生的悔恨和心痛。
作者介绍:
郭则沄,字景华,号梅溪,清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喜爱。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女性情感与生活的细腻之处。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木兰花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郭则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陈圆圆的妆容与内心的愁苦。开篇即以“商山梦断”引入,暗示梦的破碎与对往昔的追忆。通过对“鸾影”的辨认,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接着用“倩粉镜传愁”表现出女性对自身形象的关注与内心的忧愁,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脆弱与敏感。
诗中的“翠芜旧苑”不仅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更蕴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通过“深坐泪双垂”,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悲伤,使得整个词作在情感的表达上达到了高潮。最后以“料得归魂夜半”作结,将诗人的思绪带回到现实,留下无尽的惆怅与思念,展现出对逝去青春与家国沧桑的深刻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情感的层层递进,以及意象的运用,表现了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无奈与悲伤,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陈圆圆形象和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以及对家国沧桑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中通过多种意象的运用,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变迁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诗词测试:
选择题: “早商山梦断”中的“商山”指的是哪个意象?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倩粉镜”主要表现了__。 答案: 内心的愁苦与自我审视
判断题: 诗中“燕老又花飞”是指时间的流逝。
答案: 正确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郭则沄与李清照在女性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内心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但郭则沄更注重历史背景对情感的影响,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
以上内容为《木兰花慢 题陈圆圆道妆小像》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