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4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44:44
挽任谏议词二首
作者:韩元吉
凛凛诤臣节,恂恂循吏名。
世嗟阳谏议,人忆谢宣城。
优诏才三接,嘉言未一行。
清霜数行泪,岂为故人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任谏议的惋惜之情。诗中开篇提到任谏议的坚贞品格和温文尔雅的名声,接着感慨世人对阳谏的赞叹与怀念谢宣城的情景。尽管他曾获得三次优待的诏书,但却没有得到一句称赞的言辞。最后,诗人流下几行清冷的泪水,这泪水并非出于对故人的倾心,而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对社会时局的关切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任谏议遭贬的时期,诗人对其遭遇深感惋惜,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忠臣直谏却不得志的普遍感慨。
《挽任谏议词二首》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忠诚直言之士的惋惜及对社会风气的反思。诗的开篇“凛凛诤臣节,恂恂循吏名”,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任谏议的正直与温和,暗示了其不屈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接下来的“世嗟阳谏议,人忆谢宣城”,则用谢安的例子引出对古人直谏精神的怀念,揭示出当时社会对直言者的冷漠与遗忘。
“优诏才三接,嘉言未一行”一联,透出对任谏议的无奈与悲哀,诗人虽然获得了三次优待,但却始终没有得到认可的言辞,这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也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最后的“清霜数行泪,岂为故人倾”更是情感的爆发,此处泪水并非出于对故人的倾诉,而是对忠臣遭贬的无奈与痛惜,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了韩元吉对忠臣正直品质的高度赞赏与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忠臣直谏的精神,反映出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失望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达了对被忽视的正直者的深切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谢宣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谢家父子
B. 谢安
C. 谢道韫
D. 谢灵运
“优诏才三接”中的“优诏”指的是什么?
A. 普通的诏书
B. 优待的诏书
C. 重要的诏书
D. 平常的命令
诗人对任谏议的态度是?
A. 反感
B. 惋惜
C. 不在乎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