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宿青阳旅舍起观林端积雪半消疑山礬盛开》

时间: 2025-05-07 06:26:10

诗句

风卷千林夜雪晴,九华山下月微明。

不须更觅唐昌蕊,树树珑璁玉刻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6:10

原文展示:

风卷千林夜雪晴,
九华山下月微明。
不须更觅唐昌蕊,
树树珑璁玉刻成。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雪在风中卷起,晴空下千树万林显得分外明亮;
九华山下,明月微微照耀着大地。
不必再去寻找唐昌的花蕊,
因为树上每一枝每一叶都像是用玉石雕刻而成。

注释:

  • 风卷:风把雪卷起。
  • 千林:数不胜数的树林。
  • 夜雪晴:夜晚的雪天放晴。
  • 九华山:著名的山脉,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著称。
  • 唐昌蕊:唐昌花的花蕊,暗指美丽的花卉。
  • 珑璁:形容树木的精致美丽,像雕刻的玉石。

典故解析:

  • 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象征着宁静与美丽的自然景观。
  • 唐昌蕊:唐昌是唐代的一个地名,以其美丽的花卉而闻名,诗中提及可见诗人对花卉的赞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以清新明快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宵节前后,诗人因旅行而宿于青阳旅舍,感受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描绘了雪后夜空的宁静与美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首句“风卷千林夜雪晴”,以动感的描写展示了风与雪的交融,突出了雪后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的“九华山下月微明”则引入了明月,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夜晚氛围。

第三句“不须更觅唐昌蕊”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暗示在这幅自然画卷中,无需寻找人工的花卉,树木本身就是最美的存在。最后一句“树树珑璁玉刻成”将树木比作玉石雕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美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体情感,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卷千林夜雪晴”:夜雪融化,风卷起了林间的雪,描绘出一种动态的美。
    • “九华山下月微明”:月光照耀在九华山下,给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丝温暖。
    • “不须更觅唐昌蕊”:不需要去寻找唐昌的花蕊,暗示自然本身的美丽。
    • “树树珑璁玉刻成”:每一棵树都像是用玉石雕刻而成,强调了自然景物的精致与华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比作“玉刻”,提升了自然景观的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观以生动的形象,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雪后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纯洁与静谧。
  • :象征宁静与思考。
  • :象征生命与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名是什么?

    • A. 黄山
    • B. 九华山
    • C. 泰山
    • D. 嵩山
  2. “不须更觅唐昌蕊”中的“唐昌”指的是哪一类事物?

    • A. 山
    • B. 花
    • C. 水
    • D. 风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比作玉石?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韩元吉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自然的赞美,但韩的诗更注重雪后夜景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强调山水之间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忆湖上 浣溪沙 和无畏金刚上师韵 浣溪沙 浣溪沙 肖旅于外,作词意甚苦,次韵相解三首 其三 浣溪沙 归舟志喜 浣溪沙 寄碧梧姊 浣溪沙 其一 浣溪沙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邛崃 包含刮的成语 明廉暗察 鹵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额手称颂 筠窓 诗绪 不分轩轾 涸鱼得水 私字儿的字 斤字旁的字 云合景从 虫字旁的字 严削 未为不可 祝开头的成语 包含历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