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3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4:15
彼美稽山松,托根高高峰。
当年脱蓬蒿,直上将擎空。
卓立旁无依,磊砢多春冬。
风霜受变足,身老气益充。
苍翠照四山,枝柯结虬龙。
世人那能见,尘埃眯双瞳。
匠师知何在,立当要路中。
需林方皇皇,有林能不容。
这棵美丽的稽山松,根植于高高的山巅。
当年它从蓬蒿中脱颖而出,直冲云空。
它独立在旁,没有依靠,经历了春冬的风霜。
随着岁月的流逝,它的身躯愈发显得精神充沛。
苍翠的树影映照四方,枝条如龙般盘结。
世人又怎能看见,尘埃遮住了双眼。
工匠们又在哪里?必须在要路中立足。
需要树林才显得庄严,树林中又有何能容身?
作者介绍:陈著,字子华,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同时对人生哲理有独到见解。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常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学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陈著的游历过程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特别是对孤独与坚韧的深刻理解。
《送赵榷院》通过描绘一棵孤立于高山的松树,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与思考。松树在艰难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象征着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诗中多次提到风霜、春冬等自然元素,不仅展示了松树的生存环境,也隐喻了人生的艰辛与挑战。
“世人那能见,尘埃眯双瞳”一句,深刻揭示了人们在纷扰尘世中难以看清事物真相的无奈。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强调了孤独与独立的重要性,呼唤人们向真正的智慧与自然学习。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语言清新,展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深邃的思想。它不仅仅是一首送别之作,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留给读者深思的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松树的生长历程,表达了对生命的坚韧、独立与对真理的追求,强调了在困难中追求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稽山松”象征什么?
“世人那能见,尘埃眯双瞳”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