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时间: 2025-05-07 05:19:18

诗句

死者已死黄雾中,三事不数两苏公。

岂谓高才难驾御,空归万里白头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19:18

原文展示:

死者已死黄雾中,
三事不数两苏公。
岂谓高才难驾御,
空归万里白头翁。

白话文翻译:

死者已经在黄雾中逝去,
三件事情无法数清,只有两位苏公。
难道说高超的才能就难以驾驭吗?
白白地返回,成了一位万里归来的白头翁。

注释:

  • 死者已死:指已经去世的人,可能是在暗指历史上某位名人的逝去。
  • 黄雾中:象征着困惑和模糊,可能暗指身处的环境或心境。
  • 三事不数两苏公:苏公可以指苏轼和苏辙,三件事可能指的是他们的作品或成就。
  • 岂谓高才难驾御:难道说有卓越才能的人就难以掌控局面吗?
  • 空归万里白头翁:白头翁指年老的人,意在感慨归来的意义和成就。

典故解析:

  • 苏公:苏轼(1037-1101)和苏辙(1039-1112)是北宋著名的文人兄弟,二人不仅文学成就卓著,而且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 诗中提到的“高才”与“白头翁”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成就的反思和对逝去光阴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强调个性与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生病期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已逝者的感慨,反映出他对才华与命运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生命、才华与时光流逝之间的关系。诗人开篇提到“死者已死”,显然是在追忆某位已故的名人,并通过“黄雾中”带出一种朦胧的哀思和对过往的回忆。接着提到的“三事不数两苏公”,则是在对历史成就的思考中,记起了苏轼与苏辙这对文人兄弟,他们的成就虽多,却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难以计量。

“岂谓高才难驾御”一句,似乎是在反问,认为即使才华出众,也难免被命运所左右,最终“空归万里白头翁”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尤其是在生病时的脆弱与孤独。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递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对过往的怀念,体现了黄庭坚深邃的思考与丰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死者已死黄雾中:引入主题,暗示逝去的名人和他所带来的困惑。
    • 三事不数两苏公:引用历史,表明成就难以量化。
    • 岂谓高才难驾御:反问,强调才能与命运的关系。
    • 空归万里白头翁:总结,感慨归来的无奈与时光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对比:高才与白头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生的悖论。
    • 比喻:黄雾象征困惑,白头翁象征年老与回归。
  • 主题思想:探讨生活的无常与才华的局限,强调人对命运的无力感。

意象分析:

  • 黄雾:象征迷茫和困惑,暗示人生的复杂。
  • 苏公:象征卓越与成就,体现历史的厚重。
  • 白头翁:象征衰老与归宿,反映对人生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苏公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苏轼和苏辙
    • B. 苏东坡和苏小小
    • C. 苏格拉底和苏联
  2. 诗中的“黄雾”象征什么?

    • A. 清晰
    • B. 迷茫
    • C. 快乐
  3. “空归万里白头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成就感
    • B. 无奈与感慨
    • C. 自豪与骄傲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与杜甫的作品,都是在反映人生的困惑与感悟,但黄庭坚更强调个体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好事近·冒雨访杜隐园居士,舟中有作 好事近 其一 春景 好事近 九日坐天游阁 好事近 其二 用放翁词寄张贞甫韵 好事近 芦芽茁岸,杨花坠溪,舟过东淘时见此景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赠王清叔) 好事近·人物又无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骨字旁的字 青缥 傲头傲脑 莫明其妙 断长补短 尸字头的字 页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鹓鹏 套言不陈 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审交 包含攻的成语 卤字旁的字 琴瑟调和 感遇忘身 柙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