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07
放言十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蝉声已纾迟,秋日行晼晚。
长年困道路,驱马方更远。
从事常厌烦,归心自如卷。
旨甘良未丰,安得怀息偃。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蝉鸣声渐渐减弱,秋日的傍晚愈加深沉。长年在道路上奔波,使我感到困倦,驱使马匹的路程似乎还要更远。身处繁忙的工作中,心中却常常感到厌烦,归家的心情如同卷起的风帆。虽然食物美味可口,但我怎能在这样的心情中安然入睡呢?
这首诗虽无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其描写的秋日、蝉声等意象,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常见于诗词中表达的主题。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号山谷,晚号涧翁,世称黄山谷。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结合为特色,尤其擅长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放言十首》是黄庭坚在其晚年创作的一组诗作,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繁忙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渴望。
这首诗以秋季的蝉声引入,首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作者通过对秋日傍晚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带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长年在外奔波的生活让他感到疲惫,旅途的遥远似乎无尽无止。此时,归家的心情却如同卷起的风帆般强烈,显示出对家的渴望与思念。
在对美味食物的提及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尽管生活中有美好的事物,但在忙碌与疲惫的压迫下,内心的安宁与休息却难以实现。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既有对生活的反思,也有对内心渴望的追寻。诗的最后一句以疑问收尾,更增添了诗的思考性,使得读者在感受诗人情感的同时,亦不禁思考自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归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既有对繁忙工作的厌倦,也有对自然与归隐生活的渴望,呈现出一种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蝉声”象征着什么?
A. 夏末秋初的季节变迁
B. 冬天的寒冷
C. 春天的希望
答案: A
诗人对工作态度的描述是:
A. 热爱
B. 厌烦
C. 无所谓
答案: B
“归心自如卷”中的“卷”意指:
A. 旅行的过程
B. 对家的强烈渴望
C. 增加的疲惫
答案: B
杜甫《秋夕》与黄庭坚的诗作有相似的季节意象和情感表达,均通过自然描写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