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1:21
原文展示:
天秋鼓南风,雪海飘暮雪。三春犹冱寒,九夏那苦热。土圭测中气,尝闻先儒说。穷发多异宜,泥古诚亦拙。吴侯擅六艺,名宦端不屑。晚岁登泰山,蚤已探禹穴。千岁可坐致,不待数旬月,重阴畏坎陷,五阳欣夬决。君子方履霜,渠肯蹈覆辙。鸡豬与鱼蒜,幸可充朝餟。
白话文翻译:
秋天时南风吹动,雪海中飘着傍晚的雪。即使是春天也依然寒冷,夏天却不会感到酷热。用土圭测量节气,曾听先儒说过。偏远之地多有不同适宜,拘泥于古法确实愚蠢。吴侯精通六艺,对名宦不屑一顾。晚年登上泰山,早已探访过禹穴。千年之事可坐等而至,不需要数月时间,深陷阴暗之地令人畏惧,五阳之时则欣然决断。君子在霜降时行走,怎会重蹈覆辙。鸡、猪与鱼蒜,幸好可以充作朝食。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著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传统知识的运用,同时也表达了对高士风范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观察到秋天的南风和雪海的景象后,结合对传统节气知识的思考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传统知识的引用,表达了对高士风范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南风和雪海飘雪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诗中“三春犹冱寒,九夏那苦热”一句,巧妙地对比了春寒和夏热,突出了自然界的规律。作者通过对土圭测中气的描述,表达了对传统知识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诗中对吴侯的赞美,体现了对高士风范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传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传统知识的引用,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高士风范的向往。诗中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强调了谨慎和避免错误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三春犹冱寒”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春天依然寒冷 B. 春天非常温暖 C. 春天多风 答案:A
“吴侯擅六艺”中的“六艺”指的是什么? A. 礼、乐、射、御、书、数 B. 诗、书、礼、乐、易、春秋 C. 琴、棋、书、画、诗、酒 答案:A
诗中“重阴畏坎陷”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