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铅山石井》

时间: 2025-04-26 02:49:07

诗句

抱石寒泉涌帝青,净涵窟宅驻鲵鲸。

谁知润物功无尽,只见岩腰鉴样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9:07

原文展示:

抱石寒泉涌帝青,净涵窟宅驻鲵鲸。
谁知润物功无尽,只见岩腰鉴样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泉水从石头中涌出,水流清澈如碧玉,流入一个幽静的洞穴,那里栖息着大鲵和鲸鱼。谁能想到,滋润万物的力量是无穷的,眼前的岩石只映出宁静的水面。

注释:

  • 抱石:指抱着石头,形容泉水从石缝中涌出。
  • 寒泉:寒冷的泉水,象征清澈和纯净。
  • :涌出,流出。
  • 帝青:形容泉水如帝王的青色,色泽鲜艳。
  • 净涵:净化和包容,形容洞穴的清净。
  • 窟宅:指洞穴作为住所。
  • 鲵鲸:鲵是指一种水生动物,鲸是海洋巨兽,象征着生物的多样性。
  • 润物:滋润万物,指水的滋养作用。
  • 功无尽:意指水的滋养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 岩腰:岩石的中部。
  • 鉴样平:泉水如镜子般平静,映出周围的景象。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鲵鲸”,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自然的丰富与生机,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观察与理解。泉水象征着生命之源,给予万物以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生活在宋代,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弥逊游历铅山石井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滋养之源的思索。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李弥逊对自然的深情厚谊。开篇“抱石寒泉涌帝青”,勾勒出泉水从石缝中涌出的场景,清澈的泉水在阳光下如同帝王的青色,既生动又富有色彩感。接着“净涵窟宅驻鲵鲸”,将读者引入一个幽静的洞穴,表现出自然环境的和谐美好。诗中的“润物功无尽”则深化了水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自然界的无私与伟大,作者在此强调了水的滋养作用是无穷的,正是这种自然的力量让生命得以延续,令人感慨万千。最后一句“只见岩腰鉴样平”以静谧的水面作为结尾,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也引导读者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暗示人应当珍惜和保护这种自然之美。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浓厚的道家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抱石寒泉涌帝青:描写泉水从石头中涌出,清澈如帝王的青色。
  • 净涵窟宅驻鲵鲸:泉水流入一个清净的洞穴,栖息着鲵和鲸,展现自然生机。
  • 谁知润物功无尽:强调水的滋养作用是无穷的,体现自然的伟大。
  • 只见岩腰鉴样平:水面平静如镜,反映出周围的美景,形成一种和谐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比作帝王的青色,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通过“润物”赋予水以生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源泉的思考,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

意象分析:

  • 寒泉:象征生命和纯洁。
  • 石井:象征自然的坚韧与永恒。
  • 鲵鲸:象征自然的丰富与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泉”主要象征什么?
    A) 富贵
    B) 生命与纯洁
    C) 伤感

  2.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人的孤独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追求权力

  3. “岩腰鉴样平”中的“鉴样”指什么?
    A) 镜子
    B) 水面
    C) 岩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弥逊与王维的作品都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但李弥逊更注重表现自然的生机与力量,而王维则更多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内心的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弥逊作品选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风蝶令 风蝶令 春日游草桥,过菜花营看竹 凤楼春 和欧阳舍人 凤楼春 灯花 凤楼春 凤楼春 凤楼春 暮春感怀 凤楼春 长安寄怀刘山蔚,用见赠原韵 凤时春(见残梅) 凤孤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养家糊口 悔戾 示字旁的字 椒子枇杷 盟结尾的成语 风雨剥蚀 锃亮 艮字旁的字 世道日衰 木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爱莫能助 奢泰 秋去冬来 言之有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