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剡溪竹纸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9 20:21:00

诗句

会稽竹箭东南美,研席之间见此君。

为间溪工底方法,杀青书字有前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0:21:00

原文展示:

会稽竹箭东南美,研席之间见此君。 为间溪工底方法,杀青书字有前闻。

白话文翻译:

会稽出产的竹箭在东南地区极为美丽,在研究学问的席间能见到这样的珍品。 我好奇溪边的工匠是如何制作竹纸的,因为用竹纸书写已有先例可闻。

注释:

  • 会稽:古代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 竹箭:指竹子,这里特指用于制作竹纸的竹子。
  • 研席:指研究学问的地方。
  • 此君:指竹子或竹纸。
  • 为间:为何,为什么。
  • 溪工:指在溪边工作的工匠,这里指制作竹纸的工匠。
  • 底方法:什么方法。
  • 杀青:古代制作竹纸的一个步骤,即将竹子煮炼后晒干。
  • 书字:书写文字。
  • 前闻:先前的传闻或记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竹纸制作工艺的好奇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研究学问或阅读古籍时,对竹纸这一传统书写材料的制作工艺产生兴趣,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好奇和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会稽竹箭的赞美,引出了对竹纸制作工艺的兴趣。首句“会稽竹箭东南美”,既赞美了会稽竹子的优良品质,也暗示了竹纸的珍贵。第二句“研席之间见此君”,将竹纸与学问联系起来,显示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后两句“为间溪工底方法,杀青书字有前闻”,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竹纸制作工艺的好奇,以及对这一传统技艺的尊重和传承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工艺细节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赞美会稽竹箭的美丽,引出了竹纸这一主题。
  • 第二句将竹纸与学问联系起来,强调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第三句提出了对竹纸制作工艺的好奇。
  • 第四句通过提及“杀青书字”,强调了竹纸在书写中的应用和其历史地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竹箭”,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挺拔和美丽。
  • 拟人:用“见此君”赋予竹纸以人的特质,增强了亲切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期待。通过赞美竹纸的美丽和其在文化中的作用,作者表达了对这一传统技艺的珍视和对未来传承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箭:象征着竹子的挺拔和美丽。
  • 研席:象征着学问和文化的传承。
  • 杀青:象征着竹纸制作工艺的复杂和精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会稽竹箭”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竹箭 C. 竹纸 D. 竹制品 答案:A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兴趣? A. 竹子的种植 B. 竹纸的制作 C. 竹子的销售 D. 竹子的装饰 答案:B

  3. 诗中的“杀青”是指什么? A. 竹子的颜色 B. 竹纸的制作步骤 C. 竹子的保存 D. 竹子的加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感慨。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旧物的怀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词对比:

  • 与陆游的诗相比,曾几的这首诗更加专注于工艺细节和文化传承的具体方面。
  • 与苏轼的诗相比,曾几的诗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传统技艺的好奇和尊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史》:详细介绍了古代造纸技术,包括竹纸的制作工艺。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寿湖南汪仓十首 和喜雨诗 醉中纪事题辰州净因寺 寿湖南汪仓十首 和宗秀才惠诗七首 其六 挽唐学录颐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咏梅 萍乡道中 和陈必强韵 又和前韵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藩溷 起灵 日字旁的字 玄武钱 慧业文人 一家一火 枕戈饮血 呫哔 十不得一 角字旁的字 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四分五落 韵母 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耳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