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4:52
原文展示:
三老亭 曾几 〔宋代〕
华发累朝人,苍髯几时树。 政恐郢斤寻,明堂要材具。
白话文翻译:
白发累世的人,苍老的胡须何时长成树。 恐怕是在寻找郢匠的斧头,明堂需要大材来建造。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固,号茶山居士,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政的看法。这首诗《三老亭》可能是他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老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曾几晚年时所作,通过对“华发”和“苍髯”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老去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郢斤寻”和“明堂要材具”的比喻,暗示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国家建设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老去的深刻感慨。首句“华发累朝人”直接描绘了诗人的白发,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沧桑。次句“苍髯几时树”则通过比喻,将苍老的胡须比作树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思考。后两句“政恐郢斤寻,明堂要材具”则通过典故和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国家建设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责任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生动,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老去的感慨,以及对人才和国家建设的重视。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