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8:00
长歌续短歌
(李贺)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长歌唱得衣襟破烂,短歌唱得白发已断。
秦王无缘见面,晨昏之间心中烦热。
渴了就饮壶中的酒,饿了就去拔陇头的谷子。
四月的凄凉在窗前,千里之外一片绿意。
夜晚的山峰何其疏远,明月落在石头底下。
我徘徊沿着石头寻找,映照出高峰的外边。
虽不能与之游玩,歌声已经使我的鬓发变白。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而又细腻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常常蕴含深邃的哲理。
《长歌续短歌》是在李贺对生活的反思中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长歌续短歌》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便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入,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的无奈与沧桑。接下来的句子将秦王这一历史人物引入,既是对权势的渴望,也是对理想的追求,暗示着现实的残酷。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通过“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描绘了他孤独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渴望。
在后半部分,夜晚的意象和明月的描绘,将孤独与思索结合,展现出一种既悲凉又清新的意境。最后一句“歌成鬓先改”,则深化了生命的无常与变化,给人以深刻的思考。整首诗在音韵上也极具变化,形成了李贺特有的音乐感,令人印象深刻。
整首诗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以及对孤独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李贺作为唐代诗人的深邃思考与情感表达。
诗中提到“秦王不可见”,这象征着什么?
A. 权力的遥不可及
B. 亲人的失去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富足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A. 充满希望
B. 生活艰辛
C. 心情愉快
D. 忧伤快乐
诗的最后一句“歌成鬓先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生命的感叹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