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4:41
秋鳦逝安托,乃在海中沚。
薄游得所遣,岂必青云士。
直道难为容,谁哉誓终始。
志士贱怵迫,旷然凌万祀。
狂言戏万乘,邪途岂贞轨。
渭川猎非熊,白首安可俟。
虎变大贤造,凤衰君子耻。
守道安处末,干禄尔非鄙。
秋天的雁阵去向何方,难道停留在海中的小岛上?
轻松游玩获得的安逸,难道一定是高官厚禄的士人?
走正道难以容身,谁能发誓一生一世?
有志之士常常受到轻视,依然可以超越万世的荣光。
狂妄之言不值一提,邪门歪道又怎能是正轨?
渭川的猎场不是熊的栖息地,白发老者又能等到何时?
老虎变成了大贤者,而凤凰衰败让君子感到羞耻。
守道的安身之处在何方?追求权利难道不低贱?
王廷相(约1580—1640年),明代诗人,字叔瑾,号澄江,江西人。王廷相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的遭遇和情感为题材,表达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秋日宁国言怀 其二》写于明代末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执着与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思。
王廷相的《秋日宁国言怀 其二》以秋天的景象为引子,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全诗以雁阵的去向开篇,象征着人生的选择和归宿。诗人通过对“青云士”的质疑,表达了对社会地位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思考,不应单纯追求权势与名利,而应追求内心的真实与理想。
在诗中,王廷相用“志士贱怵迫”来描述志士的艰难处境,反映出当时士人身份的贬低与理想的追求之间的冲突。接着,他又以“狂言戏万乘”警示世人,劝诫人们不要迷失于权势的诱惑,强调正道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以“白首安可俟”总结,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坚持,虽年岁已高,仍不愿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种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令整个诗作蕴含深邃的哲理与情感。
秋鳦逝安托:秋天的雁阵去向何方,难道停留在海中的小岛上?
薄游得所遣:轻松游玩获得的安逸,难道一定是高官厚禄的士人?
直道难为容:走正道难以容身,谁能发誓一生一世?
志士贱怵迫:有志之士常常受到轻视,依然可以超越万世的荣光。
狂言戏万乘:狂妄之言不值一提,邪门歪道又怎能是正轨?
渭川猎非熊:渭川的猎场不是熊的栖息地,白发老者又能等到何时?
虎变大贤造:老虎变成了大贤者,而凤凰衰败让君子感到羞耻。
守道安处末:守道的安身之处在何方?追求权利难道不低贱?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反思,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对时代沧桑的感慨与对真理的追求,揭示了人性中对权力与名利的深刻思考。
《秋日宁国言怀 其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青云士”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守道”的态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