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皮杂诗 其七》

时间: 2025-04-24 18:31:42

诗句

丰碣标时井,深当邑校前。

惟甘方受和,能掘自逢泉。

汲古昌黎述,扬清孟博传。

未容穿凿者,于此坐窥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31:42

原文展示:

丰碣标时井,深当邑校前。
惟甘方受和,能掘自逢泉。
汲古昌黎述,扬清孟博传。
未容穿凿者,于此坐窥天。

白话文翻译:

丰碣(指丰碣井)是在标志时间的井,深深地位于县城学校的前面。
只有甘愿接受和谐的人,才能在这里挖掘到泉水。
古人汲取的智慧,昌黎(王安石)曾经详细阐述,扬清(扬雄)和孟(孟子)也传承下来了。
不容许那些追求雕琢的人,在这里坐着窥探天际。

注释:

  • 丰碣:古井名,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源泉。
  • 邑校:指县城的学校。
  • 甘方:甘愿、乐意的意思。
  • :挖掘,寻找。
  • 昌黎:王安石,字介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扬清:扬雄,汉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 未容:不允许。
  • 穿凿者:指追求雕琢和细致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天谊,清代诗人,生于乱世,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不安,知识分子面临困境。诗人通过古井象征知识的汲取与传承,表达对理想与和谐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皮杂诗 其七》是刘天谊在清代社会中对知识与智慧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丰碣井,象征着知识的源泉,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人认为,唯有甘愿接受和谐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与启示,这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修养与道德品质的重视。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古井、泉水、古人的智慧,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知识象征体系。诗中提及的王安石、扬雄和孟子等历史人物,既是对古代智慧的致敬,也反映出诗人对当下社会的批判与不满。最后一句“不容穿凿者,于此坐窥天”,更是对那些只追求表面繁华、不愿深入思考之人的警示,传达了作者对真理与智慧的渴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丰碣标时井:丰碣井象征知识,时间的标志意味着智慧的流逝与积累。
  • 深当邑校前:井深且位于学校前面,暗示知识与教育的重要性。
  • 惟甘方受和:只有甘愿接受和谐的人,才有机会获取智慧。
  • 能掘自逢泉:能够挖掘出泉水,象征通过努力得到知识的美好结果。
  • 汲古昌黎述:引用王安石的智慧,强调古代知识对当下的影响。
  • 扬清孟博传:提及扬雄和孟子的传承,强调思想的延续性。
  • 未容穿凿者:不允许追求表面雕琢的人,表达了对实质深度的追求。
  • 于此坐窥天:坐在此处,象征着对真理的探索与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汲古昌黎述,扬清孟博传”,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丰碣井象征知识之源,深意深远。
  • 隐喻:用“窥天”隐喻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知识与智慧的获取展开,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对和谐社会的渴望,警示那些只追求表面的人应反思自身,回归内在的真实。

意象分析:

  • 丰碣井:象征知识的源泉,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泉水:象征智慧与真理,清澈而宝贵。
  • 古人:代表智慧的传承,启示当代人应珍惜与学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丰碣井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知识
    C. 权力
    答案: B

  2. 诗中提到的“穿凿者”指的是? A. 喜欢学习的人
    B. 追求表面的人
    C. 古代的诗人
    答案: B

  3. 诗人认为谁能得到泉水? A. 任何人
    B. 甘愿接受和谐的人
    C. 只会追求表面的人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比较刘天谊的《南皮杂诗 其七》与王之涣的《登高》,两首诗都涉及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刘天谊更注重知识的获取,而王之涣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古典文学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战城南 题人画扇十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和陈朝议见寄二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行路难·华堂高张千炬烛 巫山高 胡无人行二首 题人画扇十首 谒金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艳饰 金徽玉轸 提手旁的字 诌上抑下 镸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混同 大致 搒掠 丁兰 不矜不盈 凌乱无章 飠字旁的字 惊心吊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