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3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31:42
丰碣标时井,深当邑校前。
惟甘方受和,能掘自逢泉。
汲古昌黎述,扬清孟博传。
未容穿凿者,于此坐窥天。
丰碣(指丰碣井)是在标志时间的井,深深地位于县城学校的前面。
只有甘愿接受和谐的人,才能在这里挖掘到泉水。
古人汲取的智慧,昌黎(王安石)曾经详细阐述,扬清(扬雄)和孟(孟子)也传承下来了。
不容许那些追求雕琢的人,在这里坐着窥探天际。
刘天谊,清代诗人,生于乱世,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不安,知识分子面临困境。诗人通过古井象征知识的汲取与传承,表达对理想与和谐社会的向往。
《南皮杂诗 其七》是刘天谊在清代社会中对知识与智慧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丰碣井,象征着知识的源泉,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人认为,唯有甘愿接受和谐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与启示,这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修养与道德品质的重视。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古井、泉水、古人的智慧,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知识象征体系。诗中提及的王安石、扬雄和孟子等历史人物,既是对古代智慧的致敬,也反映出诗人对当下社会的批判与不满。最后一句“不容穿凿者,于此坐窥天”,更是对那些只追求表面繁华、不愿深入思考之人的警示,传达了作者对真理与智慧的渴求。
整首诗围绕知识与智慧的获取展开,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对和谐社会的渴望,警示那些只追求表面的人应反思自身,回归内在的真实。
丰碣井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知识
C. 权力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穿凿者”指的是?
A. 喜欢学习的人
B. 追求表面的人
C. 古代的诗人
答案: B
诗人认为谁能得到泉水?
A. 任何人
B. 甘愿接受和谐的人
C. 只会追求表面的人
答案: B
比较刘天谊的《南皮杂诗 其七》与王之涣的《登高》,两首诗都涉及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刘天谊更注重知识的获取,而王之涣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