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皮杂诗 其四》

时间: 2025-05-07 06:52:20

诗句

少年多意态,饱肉气凭陵。

茂树时弹雀,高原共晾鹰。

猜拳觞政熟,折齿啸歌能。

翻笑拘牵辈,勤将礼法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20

原文展示

南皮杂诗 其四
作者: 刘天谊 〔清代〕

少年多意态,饱肉气凭陵。
茂树时弹雀,高原共晾鹰。
猜拳觞政熟,折齿啸歌能。
翻笑拘牵辈,勤将礼法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年轻人的活力和张扬的个性。他们意气风发,体态丰盈,气势逼人。茂密的树木上时而传来鸟儿的鸣叫,而高原上则在展示鹰的翱翔。他们在游戏中猜拳、饮酒,玩得尽兴,甚至在歌声中展示他们的才艺。诗人以一种轻松的口吻,调侃那些拘谨的人,强调在礼法的约束之下,也要勤勉地检讨自身的行为。

注释

  • 意态: 形态和神情,指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样子。
  • 饱肉气: 指身体丰盈的状态,表现出年轻人的健康与活力。
  • 凭陵: 意思是依靠、倚仗,形容年轻人气势逼人。
  • 弹雀: 鸟儿在树上跳跃鸣叫。
  • 晾鹰: 展现鹰的飞翔,象征自由和高远。
  • 猜拳: 一种游戏,常伴随饮酒、娱乐。
  • 折齿: 形容歌唱或表演时的能耐。
  • 翻笑: 笑着调侃,带有戏谑的意味。
  • 拘牵辈: 指那些拘谨、受传统礼法束缚的人。
  • 礼法绳: 指使用礼仪和法律来约束行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天谊,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风格独特。其作品常常反映出时代的气息和人们的情感,尤其是在描绘年轻人生活状态方面尤为突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文人风气较为活跃的时期。年轻人充满朝气和斗志,诗人通过描绘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情感状态,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赞美与期望,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传统礼法的反思。

诗歌鉴赏

刘天谊的《南皮杂诗 其四》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了年轻人的活力与自由。诗中“少年多意态,饱肉气凭陵”开篇即传达出年轻人的朝气蓬勃,肆意张扬的气氛。紧接着,通过“茂树时弹雀,高原共晾鹰”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年轻人的活力相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游戏场景“猜拳觞政熟,折齿啸歌能”进一步揭示了年轻人生活中的欢快与放松。他们在饮酒作乐中,展现出才华与个性,诗人用“折齿”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他们在享受生活、展示自我的过程。而最后两句“翻笑拘牵辈,勤将礼法绳”则在轻松的语调中,带有一丝调侃与反思,表明诗人对传统礼法的质疑与对年轻人自由精神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意象鲜明,展现了作者对年轻人生活的赞美和对社会规范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多意态: 描述年轻人的多姿多彩,充满了活力。
  2. 饱肉气凭陵: 意指年轻人身体健康,气势如虹。
  3. 茂树时弹雀: 形容树木繁茂,鸟儿在树间跳跃,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4. 高原共晾鹰: 高原上鹰的飞翔象征着自由与高远的理想。
  5. 猜拳觞政熟: 年轻人通过游戏和饮酒增进感情,享受生活。
  6. 折齿啸歌能: 指年轻人有才华,可以在歌唱中展现自我。
  7. 翻笑拘牵辈: 嘲笑那些拘谨守礼的人,显示出年轻人的无畏与自由。
  8. 勤将礼法绳: 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醒年轻人要懂得节制与自我约束。

修辞手法

  • 比喻: “折齿啸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年轻人歌唱的才华。
  • 对仗: 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 通过“弹雀”“晾鹰”,赋予自然以生命,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人活力与自由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对传统礼法的思考,鼓励年轻人在自由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少年: 象征活力、希望与奔放。
  • : 代表自然的生命力与自由。
  • : 象征高远的目标与追求。
  • : 代表欢愉与放松的生活态度。
  • 礼法: 象征传统的约束与规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对传统的歌颂
    • B. 对年轻人自由精神的赞美
    • C. 对自然的描绘
  2. “猜拳觞政熟”中的“觞”指的是什么?

    • A. 杯子
    • B. 酒
    • C. 食物
  3. 诗中提到的“拘牵辈”是指什么样的人?

    • A. 自由奔放的人
    • B. 受传统礼法束缚的人
    • C. 年轻人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由的追求。
  • 杜甫的《春望》,对时代和生活的反思。

诗词对比

  • 刘天谊的《南皮杂诗 其四》与李白的《将进酒》均展现了对年轻人生活的赞美与自由的追求,但刘天谊更侧重于对年轻人精神状态的描绘,而李白则强调享乐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 其二 南乡子 清明后一日吴阊道中作二首 其一 南乡子 其六 南乡子 其二 南乡子 江南杂咏六首 其一 桂殿秋 偶记 桂殿秋 淮河夜泊 潇湘神 盱眙舟中作 望江南 其十 望江南 其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勿谓言之不预也 甘字旁的字 损弃 干字旁的字 包含芬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包含殷的成语 鼻珠 椎髻布衣 三框儿的字 迁于乔木 髦俊 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真智 包含底的成语 五行四柱 欺天诳地 建之底的字 计研心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