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4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46:16
大涤洞
作者:顾然 〔宋代〕
山头赤日炙手热,
檐底鸣泉玉击枞。
惭愧龙公作余戏,
梦中浑认雨翻江。
在山顶,烈日炙烤得令人难以忍受;
屋檐下泉水叮咚作响,宛如玉石敲击松木。
我惭愧于龙公的戏弄,
在梦中竟然误以为是雨水翻涌江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然,生于宋代,生活在一个诗歌繁盛的时代。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大涤洞》写于一个炎热的夏日,诗人或是在山中避暑,感受到自然的极端气候和泉水的清凉,产生了对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刻感受。首联“山头赤日炙手热”以炙烤的烈日开篇,立刻营造出一种酷热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夏天的压迫感;接着“檐底鸣泉玉击枞”,清泉的声音与烈日形成鲜明对比,既突显了自然的多样性,也给人带来一丝清凉的慰藉。诗人接下来的情感转折,透露出他内心的惭愧与自我反思,似乎在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神灵的对话,以及梦境与现实的模糊界限。这首诗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极端与宁静,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自省,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赤日”指的是什么?
“鸣泉”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人对“龙公”的情感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大涤洞》与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大涤洞》更强调了自然的极端气候,而《山中与幽人对酌》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出不同的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