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5:59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却显得空荡荡的。曾经这里是歌舞的场所,满是欢声笑语,如今却只剩下蛛丝和破窗。昔日的美好已不再,岁月让人变得苍老,昨日送别的白骨与今夜灯下的鸳鸯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感慨,别人命短,可自己却也难逃归来的丧失。虽然训诂有道,但未来是否能成大器却无从预料。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却因流落在风花雪月的地方而失去。最终的反思是,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他人作嫁衣,令人感到荒唐。
曹雪芹(1715年-1763年),清代小说家,著有《红楼梦》。他生于富裕家庭,但因家族衰落,后期生活贫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深刻思考。
《好了歌注》是曹雪芹在生活困顿时创作的,表达了对曾经繁华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落魄境遇的无奈。诗中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深切感悟。
《好了歌注》是一首充满感慨与哲理的诗作,诗人在文字中流露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残酷的无奈。诗的开头便描绘了一幅曾经热闹的场景,陋室空堂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用“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这句直接地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令人深思。
在这里,诗人不仅对他人的命运感到惋惜,更揭示了自己归来的悲哀。流落在“烟花巷”的生活,既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无奈。最后两句,“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感叹自己的一生似乎都在为他人付出,却未能得到真正的回报。
整首诗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激发读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而又深邃的情感。
本诗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排比等。通过“陋室空堂”与“笏满床”的对比,突显出时间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而“金满箱,银满箱”的重复,则加强了对物质财富的讽刺。诗中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白骨”与“鸳鸯”相对比,深化了诗的主题。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对过往繁华的追忆,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所经历的无奈与苦涩。曹雪芹在诗中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悲剧,也引发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好了歌注》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白骨”象征什么?
诗中“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