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淮寇》

时间: 2025-05-01 01:48:36

诗句

近喜横戈寇,南来偃旆旌。

濒江犹树栅,带甲谩持兵。

夜柝初寒枕,春田已趣耕。

使君今尚父,应便是长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8:36

淮寇

原文展示:

近喜横戈寇,南来偃旆旌。
濒江犹树栅,带甲谩持兵。
夜柝初寒枕,春田已趣耕。
使君今尚父,应便是长城。


白话文翻译:

近来喜闻敌寇来袭,南方的敌军已经将旗帜放下。
靠近江边时,尚且有树木和栅栏,
穿着铠甲的人们随意持兵而立。
夜里哨声初寒,我在枕边睡不着;
春天的田地已经开始耕作。
使君如今仍像是父亲一样,
这情形倒是感觉像是在长城之内。


注释:

  • 横戈寇:敌寇手持武器,意指敌人来袭。
  • 偃旆旌:放下旗帜,表示敌人暂时停息。
  • 濒江犹树栅:靠近江边仍有树木和栅栏,描述边防的情景。
  • 带甲:指身穿铠甲的士兵。
  • 谩持兵:随意地持兵,可能指士兵的警惕性不足。
  • 夜柝:夜间哨兵的警报,表示警戒。
  • 春田已趣耕:春天的田地已经开始耕种,暗示农业活动的开始。
  • 使君今尚父:指代地方官员,可能在表达人们对其的依赖和信任。
  • 长城:象征防御和安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历史事件、抒发个人情感,常以简练而意蕴丰富的语言,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正值南方战乱频发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边防的紧张和安宁的农业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艰辛。


诗歌鉴赏:

《淮寇》是一首体现了宋代诗人关心国家安危、民生疾苦的作品。全诗通过对敌寇来袭的描写,展现了边防士兵的警惕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农业生产的关注。诗人用“近喜横戈寇”开篇,直接引入敌人来袭的主题,表达了对战事的警惕与无奈。接着“南来偃旆旌”一句,展现了敌军的到来,似乎在暗示战斗的不可避免。

“濒江犹树栅,带甲谩持兵”两句,描绘了边防的严阵以待,却也流露出一种松懈的情绪。士兵虽身穿铠甲,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表现出一种对战争的无奈和疲惫。后两句则转向春田的耕作,展现了农田的生机与希望,仿佛在暗示尽管战争频发,生活仍需继续。

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战乱的恐惧,也有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在形式上,诗句简洁而富有韵律,与内容的厚重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这首诗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发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近喜横戈寇:诗人首先表达了对敌寇来袭的警觉,情感紧迫。
    • 南来偃旆旌:敌人已至,暗示战斗的临近。
    • 濒江犹树栅:边防虽有防护,但仍显脆弱。
    • 带甲谩持兵:士兵虽有准备,但状态不佳。
    • 夜柝初寒枕:夜间的警报声打破宁静,暗示紧张气氛。
    • 春田已趣耕:一方面有战乱,另一方面生活依旧,形成对比。
    • 使君今尚父:表达人们对地方统治者的依赖。
    • 应便是长城:暗示防御的重要性和期盼的安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夜柝初寒枕,春田已趣耕”,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使用“横戈”“树栅”“带甲”等意象,生动描绘了战争与生活的对立。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边防战斗与农业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民生的期盼,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 “横戈”:象征战争与冲突,暗示外敌的威胁。
  • “树栅”:象征着防御和脆弱的边境安全。
  • “带甲”:代表士兵的战斗状态,亦可看作士兵的压力。
  • “夜柝”:象征着警戒与紧张的氛围。
  • “春田”: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继续,与战争形成鲜明对比。
  • “长城”:代表防御和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横戈”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农耕
  2. 诗中提到的“春田已趣耕”意指什么?

    • A. 战斗
    • B. 生活继续
    • C. 休息
  3. “使君今尚父”中的“使君”指的是?

    • A. 农民
    • B. 地方官员
    • C. 士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战乱与生活的思考。

  • 诗词对比:周紫芝的《淮寇》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均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影响,但周紫芝更加关注边防的紧张与农业生活的对比,而陆游则更多地抒发个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和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对古诗的分析与解读,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诗词的艺术特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友人亭松 感情 长信宫二首 其二 长信宫二首 其一 高楼 长信宫 孤云 南游 匣中琴 咏蝉(一作客中闻早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麦字旁的字 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英雄气短 川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包含火的词语有哪些 通缄 包含韧的词语有哪些 蹉跎仕路 豁达先生 弋字旁的字 棼争 栞旅 鲜血淋漓 避位 比字旁的字 魁甲 丁宁周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