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8:36
原文展示:
近喜横戈寇,南来偃旆旌。
濒江犹树栅,带甲谩持兵。
夜柝初寒枕,春田已趣耕。
使君今尚父,应便是长城。
白话文翻译:
近来喜闻敌寇来袭,南方的敌军已经将旗帜放下。
靠近江边时,尚且有树木和栅栏,
穿着铠甲的人们随意持兵而立。
夜里哨声初寒,我在枕边睡不着;
春天的田地已经开始耕作。
使君如今仍像是父亲一样,
这情形倒是感觉像是在长城之内。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历史事件、抒发个人情感,常以简练而意蕴丰富的语言,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正值南方战乱频发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边防的紧张和安宁的农业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艰辛。
诗歌鉴赏:
《淮寇》是一首体现了宋代诗人关心国家安危、民生疾苦的作品。全诗通过对敌寇来袭的描写,展现了边防士兵的警惕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农业生产的关注。诗人用“近喜横戈寇”开篇,直接引入敌人来袭的主题,表达了对战事的警惕与无奈。接着“南来偃旆旌”一句,展现了敌军的到来,似乎在暗示战斗的不可避免。
“濒江犹树栅,带甲谩持兵”两句,描绘了边防的严阵以待,却也流露出一种松懈的情绪。士兵虽身穿铠甲,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表现出一种对战争的无奈和疲惫。后两句则转向春田的耕作,展现了农田的生机与希望,仿佛在暗示尽管战争频发,生活仍需继续。
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战乱的恐惧,也有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在形式上,诗句简洁而富有韵律,与内容的厚重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这首诗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发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边防战斗与农业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民生的期盼,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横戈”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春田已趣耕”意指什么?
“使君今尚父”中的“使君”指的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战乱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周紫芝的《淮寇》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均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影响,但周紫芝更加关注边防的紧张与农业生活的对比,而陆游则更多地抒发个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