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友人亭松》

时间: 2025-05-07 06:52:05

诗句

俛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

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

何处有明月,访君听远风。

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05

原文展示:

友人亭松 于武陵 〔唐代〕

俛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 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 何处有明月,访君听远风。 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

白话文翻译:

我徘徊不去,仿佛遇到了老朋友。 曾经因为春雪消散,现在在华山中相见。 哪里有明月,我来拜访你,听远方的风声。 我们一同归去却未能实现,各自占据着东边的岩石。

注释:

  • 俛仰:低头和抬头,形容徘徊不去的样子。
  • 旧友:老朋友。
  • 春雪散:春天的雪消融。
  • 华山: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
  • 明月:明亮的月亮,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时光。
  • 访君:拜访你。
  • 听远风:倾听远方的风声,可能象征着远方的消息或思念。
  • 相将:一同,一起。
  • 石岩:岩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华山游览时,因景生情,怀念旧友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览华山时,因景生情,怀念旧友,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在华山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俛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徘徊不去的情态,仿佛与旧友重逢,情感真挚。后文通过“春雪散”、“明月”、“远风”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友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俛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诗人徘徊不去,仿佛遇到了老朋友,表达了对旧友的深切怀念。
  2. “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曾经因为春雪消融而分散,现在在华山中相见,表达了重逢的喜悦。
  3. “何处有明月,访君听远风”:哪里有明月,我来拜访你,听远方的风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4. “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我们一同归去却未能实现,各自占据着东边的岩石,表达了无法同归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逢旧友同”将徘徊不去的感觉比作遇到老朋友,形象生动。
  • 拟人:“明月”、“远风”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俛仰”与“如逢”,“春雪散”与“华山中”,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与自然,通过描绘在华山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意象分析:

  • 春雪散:春天的雪消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时光。
  • 远风:远方的风声,可能象征着远方的消息或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俛仰不能去”形容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态? A. 低头 B. 徘徊不去 C. 抬头
  2. “曾因春雪散”中的“春雪散”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时间的流逝 C. 雪的美丽
  3. 诗中“访君听远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思念 C. 喜悦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
  • 杜甫的《望岳》:描绘华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于武陵的《友人亭松》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于诗更注重表达对友情的怀念,而王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的宁静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武陵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于武陵的诗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春 水次秋蚊可畏 双路 书事 石桥接待 生公讲台 生朝报恩夜醮 绍兴城隍庙 芍药 芍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至字旁的字 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通功易事 帮虎吃食 焦燎 汪古部 赤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峰回路转 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邱岳峰 羱羊 欲速则不达 自贻伊戚 清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