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1:22
夜泊石潭
作者: 吴升 〔清代〕
秋水生前夕,高滩涌大溪。
惊风吹浪急,斜月向人低。
夜客沙中语,荒鸡树杪啼。
柁楼眠未稳,欲梦已凄迷。
在秋天的傍晚,水面上泛起涟漪,涌动着大溪的水流。
突然的风吹得浪涛汹涌,斜挂的月亮似乎向人们低垂。
夜晚的客人在沙滩上交谈,荒凉的鸡在树梢上啼叫。
船上的人还未安稳入睡,便已感到梦境的凄凉模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描绘了秋夜的自然景象和远离喧嚣的孤独感。
作者介绍: 吴升,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常常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夜泊石潭》写于作者旅途中的一夜,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无奈与感慨。
《夜泊石潭》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感受。首句“秋水生前夕”,描绘了一个清冷的晚秋,水面上泛起微波,给人以宁静的感觉。随即转入“高滩涌大溪”,展现出自然力量的动感,形成一种静与动的对比。接下来的“惊风吹浪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动感,突显出夜晚的风急浪涌,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无情与诗人的渺小。
诗中“斜月向人低”表现出月亮的低垂,产生了一种亲切却又压抑的感觉,仿佛月亮也在关心着孤独的旅人。夜晚的交谈声和鸡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寂静中的喧闹,表现出一种荒凉感。而最后两句“柁楼眠未稳,欲梦已凄迷”,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对未来的迷惘,体现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索。吴升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具体化,令读者深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迷茫和渴望归属的深层思考,流露出一种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惊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突然的强风
C. 夜晚的灯光
“斜月向人低”中,斜月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神秘
B. 亲近与忧伤
C. 快乐
诗中提到的“夜客”是什么角色?
A. 船上的人
B. 诗人
C. 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