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2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4:38
赋得沽美玉
作者: 罗立言 〔唐代〕
谁怜被褐士,怀玉正求沽。
成器终期达,逢时岂见诬。
宝同珠照乘,价重剑论都。
浮彩朝虹满,悬光夜月孤。
几年沦瓦砾,今日出泥涂。
采斫资良匠,无令瑕掩瑜。
谁会怜惜穿着粗糙衣服的士人呢?他心中怀有美玉,正想把它卖掉。
一个成器之人终究会被人所认可,遇到良好的时机又怎会受到诬蔑?
美宝如同珍珠照耀着车马,价格重如名剑的价值。
绚丽的色彩如清晨的彩虹般满盈,悬挂的光辉如夜晚的月亮般孤独。
经历了多少年沦为瓦砾,今天终于从泥泞中脱身。
请来精良的工匠来雕琢,不要让瑕疵掩盖了美玉的光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罗立言,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风格独特,常以抒怀见长。他的诗作反映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背景中蕴含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阶层的看法及士人的自我追求。
《赋得沽美玉》通过描绘一个怀才不遇的士人的心理状态,表达了对才能被忽视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被褐士”这一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士人虽身处困境,但心怀壮志的矛盾心情。开篇即以“谁怜”发问,揭示了社会对贫寒士人的冷漠,进而引出他心中珍贵的“美玉”,象征着其才华与理想。
诗的中间部分使用对仗手法,讲述了“成器”与“逢时”的关系,强调了才能与时机的重要性。最后,诗人用了“几年沦瓦砾,今日出泥涂”来描绘士人经历的曲折历程,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士人的坚韧与不屈,表达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谁怜被褐士,怀玉正求沽。
诗人以问句开头,表达了对贫弱士人境遇的同情,强调其内心的宝贵才能。
成器终期达,逢时岂见诬。
成才之人终会被认可,时机来临时将不再受误解。
宝同珠照乘,价重剑论都。
比喻美才与珍宝相同,价值如名剑一般重要。
浮彩朝虹满,悬光夜月孤。
形象地描绘了才华的光辉与孤独感。
几年沦瓦砾,今日出泥涂。
描述了士人经历了长时间的困境,终于脱离了泥潭。
采斫资良匠,无令瑕掩瑜。
最后强调需要好的工匠来雕琢,不让缺点掩盖了优点。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怀玉”),对仗(如“浮彩朝虹满,悬光夜月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突出“怀才不遇”的主题,表现了对士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被褐士”指的是?
A. 穿着华丽的人
B. 穿着粗糙衣服的士人
C. 富有的商人
“成器终期达”的意思是?
A. 终会成功
B. 永远失败
C. 无法改变
诗中提到的“瑕掩瑜”是指什么?
A. 优点被缺点掩盖
B. 才能被认可
C. 美丽的外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李白描绘的是孤寂中的自我洒脱,与罗立言的困境感形成鲜明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