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5:47
公徒三万来骎骎,壮夫力士纷如云。
国中七尺野六尺,安有羸老堪从军。
老兵老兵尔何苦,曷田尔田宅尔土。
岂无若子若弟堪荷戈,白头犹复称官府。
老兵闻言笑不止,不失声哭反狂喜。
自言弱冠充余丁,得补名粮周一纪。
转战从征三十年,半生眠食枪烟里。
迢迢卫藏指西招,雪山埋人锄不起。
大雕侧翅来啄眼,飞马奔回二万里。
将军厚我老犹健,能挽强弓能啖饭。
解衣遍视无寸瘢,矢石不侵真铁汉。
前年平廊番,三载征苗疆。
冬冬战鼓响三峡,半夜下令催军粮。
帅旗匆匆渡江水,行营直到家门旁。
家门咫尺归不得,纵使归来人不识。
昔年火伴尽高官,化作烟云才瞬息。
不如老兵长不死,百战身经等闲耳。
醉卧沙场亦足豪,闲将一剑磨秋水。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5:47
《老兵行》 作者: 吴升 〔清代〕
公徒三万来骎骎,
壮夫力士纷如云。
国中七尺野六尺,
安有羸老堪从军。
老兵老兵尔何苦,
曷田尔田宅尔土。
岂无若子若弟堪荷戈,
白头犹复称官府。
老兵闻言笑不止,
不失声哭反狂喜。
自言弱冠充余丁,
得补名粮周一纪。
转战从征三十年,
半生眠食枪烟里。
迢迢卫藏指西招,
雪山埋人锄不起。
大雕侧翅来啄眼,
飞马奔回二万里。
将军厚我老犹健,
能挽强弓能啖饭。
解衣遍视无寸瘢,
矢石不侵真铁汉。
前年平廊番,
三载征苗疆。
冬冬战鼓响三峡,
半夜下令催军粮。
帅旗匆匆渡江水,
行营直到家门旁。
家门咫尺归不得,
纵使归来人不识。
昔年火伴尽高官,
化作烟云才瞬息。
不如老兵长不死,
百战身经等闲耳。
醉卧沙场亦足豪,
闲将一剑磨秋水。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老兵的心声,他在战场上拼搏了三十年,饱尝战争的辛酸与艰难。诗中提到,年轻壮汉如云,而他已是羸老之身,难以再从军。老兵感叹,自己何必如此苦楚,土地、田宅都在眼前;难道没有年轻的儿子或弟弟可以肩负起武器,反而自己白头还要去为官府出征。
老兵听到这种话时,忍不住大笑,甚至哭泣,心中却是狂喜。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充当兵丁,得到了粮食的补贴,如今却是战斗了三十年,半生都在枪火与烟尘中度过。遥远的西藏战场,埋葬了无数英勇的战士;而大雕在空中飞翔,飞马奔回的距离也有两万里。
将军对他体贴,虽然年纪大了,依然能拉得动强弓,吃得了饭。他身上没有一点伤痕,箭石也无法伤害这位真汉子。前年他参战平定廊番,三年来征战苗疆,战鼓声在三峡间震响,半夜里催促军粮的命令如雷贯耳。帅旗匆忙渡过江水,行营直抵家门口。
然而,家门近在咫尺却无法归去,即便归来,家人也不再认得他。往年那些战友,现在都已成为高官,化作了烟云,转瞬即逝。与其如此,不如老兵长存,经历百战的他已经无所畏惧。即使醉卧沙场,亦是豪情万丈,闲来磨剑,映照秋水。
吴升,清代诗人,主要从事诗词创作,作品风格刚健豪放,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他的诗歌多以战斗、士兵生活为题,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该诗的创作背景是清代的战争频繁,士兵们在战场上奔波,饱尝艰辛。老兵在经历了战斗的洗礼后,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反映了老兵们对战争和生活的复杂情感。
《老兵行》以老兵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同时也反映了对故乡和家庭的思念。诗中通过对比年轻壮汉和羸老兵的身心状态,突显出老兵的无奈与悲凉。尽管老兵在战场上历经风霜,却依然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豪情与坚韧。
吴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老兵的心声传达得淋漓尽致。在他看来,虽然战斗带来了荣耀,但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牺牲。老兵对于战争的态度,既有对过往战斗的骄傲,也有对失去亲人的悲伤。他的笑泪交织,彰显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战争不仅是身体的较量,更是心灵的煎熬。
诗中“醉卧沙场亦足豪,闲将一剑磨秋水”一句,体现了老兵对战斗生活的接受与淡然,显示出一种豁达的态度,仿佛在说即使身处战场也可以自得其乐。整首诗在细腻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引发读者对历史、战争与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老兵的视角,深刻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老兵的经历让人明白,战争不仅仅是荣耀,更是牺牲和孤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老兵精神的歌颂,表现了他们在战火中锤炼出来的坚韧与豪情,以及对人生的豁达与接受。
老兵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赋予忠诚与勇敢的象征,他们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历史,也是国家与民族的缩影,代表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诗中通过老兵的叙述,传达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英勇精神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
选择题:老兵在诗中提到自己经历了多少年的战斗?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弱冠”指的是____岁。
判断题:老兵在诗中表示,虽然他老了,但仍然能够拉动强弓。 (对/错)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表达情感和主题上的多样性,以及历史背景对诗歌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