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如玄潭 其二》

时间: 2025-04-23 03:20:51

诗句

清霜十月未沾衣,碧树高低满翠微。

欲问峰头双剑石,旧时黄鹤傍谁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20:51

原文展示:

九日如玄潭 其二
作者: 罗洪先 〔明代〕
清霜十月未沾衣,
碧树高低满翠微。
欲问峰头双剑石,
旧时黄鹤傍谁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十月的寒霜降临之际,树木依旧青翠,山峰巍峨的景象。作者想要询问山顶的双剑石,曾经黄鹤曾在此飞翔的情景。

注释:

  • 清霜:指清晨的霜,暗示天气寒冷。
  • 十月未沾衣:十月的天气尚未寒冷到需要穿上厚衣服。
  • 碧树高低:描绘树木的青翠和层次感。
  •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
  • 峰头:山顶。
  • 双剑石:山中的一块像双剑一样的石头。
  • 黄鹤:传说中的黄鹤,象征着自由和归去。

典故解析:

“黄鹤”出自《黄鹤楼》中的诗句,象征着逝去的时光和怀旧的情感。此诗通过提及“黄鹤”,暗示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洪先是明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常蕴含自然之美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明代诗人的自然观和人生感悟。开头两句以“清霜十月未沾衣”引入,描绘了一个寒冷但又不失生机的秋日场景,给人以清新感。接着通过“碧树高低满翠微”展现了自然的层次感,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最后两句“欲问峰头双剑石,旧时黄鹤傍谁飞”则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追思和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仿佛在问:在这双剑石的高峰之上,曾经有多少黄鹤自由飞翔,象征着那一段美好的往昔时光。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到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霜十月未沾衣:描写天气寒冷,但诗人尚未感受到冷的侵袭。
    • 碧树高低满翠微:描绘高低错落的青翠树木,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欲问峰头双剑石:表现诗人对山中双剑石的好奇与向往。
    • 旧时黄鹤傍谁飞:表达对往昔自由时光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霜十月”与“碧树高低”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石头比作双剑,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 清霜:象征寒冷与清晰,寓意清醒的思考。
  • 碧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双剑石:象征坚韧与不屈。
  • 黄鹤:象征自由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鹤”象征什么? A. 自由
    B. 财富
    C. 权力

  2. “清霜十月未沾衣”中体现了什么样的天气状况?
    A. 炎热
    B. 寒冷
    C. 温暖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罗洪先与王之涣在山水诗的表现上都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但罗洪先更偏向于描写秋天的清冷与思考,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山河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罗洪先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的魅力与审美》

相关查询

花心动·清明简曲社诸子为踏青之游 花心动 蜂 花心动 花朝 花心动 赠散妓蟾宫秀 花心动 剑浦有感 花心动 花心动 拟古寄叶遐庵丈 花心动•早秋客思 花心动(泊舟四圣观) 花心动·雨洗胭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窗故友 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强予 毁灭 胥母 磔裂 丨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孟诗韩笔 鬲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不落俗套 雪鸿指爪 行字旁的字 三言两语 助我张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