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4:16
九日宣南昼闭门,幽花相对更无言。
残秋去国人如醉,晚照横窗雀自喧。
坐觉宫廷成怨府,仍愁江海有羁魂。
孤臣泪眼摩还暗,争忍登高望帝阍。
在重阳节的南宣地区,我独自关上了门,幽静的花儿与我相对,却无言可对。残秋的时节,离开故国的人们仿佛都醉了,晚霞照在窗前,窗外的小雀儿自得其乐地喧闹。坐在这里,我感到宫廷就像一个充满怨恨的地方,心中仍然忧愁,想着那远在江海的羁绊之魂。作为孤臣,我泪眼模糊,难以再忍耐,只想登高望远,遥望帝阍。
郑孝胥(1842-1925),字子华,号少华,清末民初的诗人。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典雅,兼具忧国忧民的情怀。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冬交替之际,作者或因离乡在外,思乡情切,感受到孤独与无奈,故而作此诗表达心中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场景,传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开篇以关门闭户的意象,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又孤独的氛围。接着,通过“幽花相对更无言”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孤独感,花朵成为了作者的陪伴,却无法言语,反衬出内心的孤寂。
“残秋去国人如醉”,诗人观察到他人对时光流逝的麻木,显示出他对时局的敏感与忧虑。晚照的景象与窗外雀儿的喧闹形成对比,静与动的交替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接下来的两句则更为深刻,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失望与对江海远方的惆怅,透出一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最后两句“孤臣泪眼摩还暗,争忍登高望帝阍”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苦痛与挣扎,既有对权力中心的渴望,又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泪眼与暗处的意象交融,令人感同身受。
全诗通过对重阳节的独坐与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中的“九日”是指哪个节日?
诗人对宫廷的感受是?
诗中提到的“羁魂”指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