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6:48
杜鹃如火千房拆,
丹槛低看晚景中。
繁艳向人啼宿露,
落英飘砌怨春风。
早梅昔待佳人折,
好月谁将老子同。
惟有此花随越鸟,
一声啼处满山红。
杜鹃花如烈火般盛开,千间房屋因它而倾倒,
我在红色的栏杆前低头俯视晚霞的景色。
繁盛鲜艳的花儿在夜露中向人啼叫,
落英随风飘散,惹人怨恨春风。
早梅曾经等待佳人来折,
谁能陪伴我在这美好的月光下共度时光呢?
只有这花随同越鸟歌唱,
在它一声啼鸣的地方,满山皆是红花。
李绅,字廷秀,号浩然,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7年,卒于公元817年。他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
《杜鹃楼》是李绅在一次春游时写成,诗中表现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杜鹃鸟的叫声引发了他对过往的回忆,融入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李绅的《杜鹃楼》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还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诗的开头通过“杜鹃如火千房拆”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热烈,杜鹃花如火焰般绚烂,瞬间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接着,诗人用“丹槛低看晚景中”来描绘自己的心境,将红色栏杆与晚霞的美景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氛围。
当诗人写到“繁艳向人啼宿露”时,鲜艳的花在晨露中显得格外动人,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情感,而“落英飘砌怨春风”则透露出一丝惆怅与无奈,仿佛在诉说春风带走的美好与流逝的时光。
“早梅昔待佳人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佳人的期盼,隐含了浓厚的情感。最后一句通过“惟有此花随越鸟”回归于自然,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淡然,尽管人事如梦,但自然依旧生生不息,春天的景色仍在。
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杜鹃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丹槛”指的是什么?
“好月谁将老子同”中的“老子”指的是?